山是不動的

2016-08-20 18:29:33

“藍色大山”的第二棒接力手是Charles Flint,他接瞭棒繼續向前飛跑,這是1911年。

Charles Flint是個律師,一點都不懂IT,他也想來造電腦?沒錯,數學博士有數學博士的造法,律師有律師的造法。

Charles Flint花瞭200萬元錢買下瞭Herman Hollerith“打卡機”工廠,二話沒說,把它和自己手頭上原來還有的兩傢生產山寨機的工廠,一傢是電子秤工廠,另一傢是絞肉機工廠,三傢毫不相幹的工廠,打卡機+絞肉機+電子秤,硬是給瞎掰搞在瞭一起成瞭一件“後現代主義”的藝術品,貼瞭個標簽叫“收購和兼並”。

1 + 1 + 1 = 多少?不知道,反正這麼一攪和“IBM”規模大瞭很多,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IBM”除瞭繼續賣統計用的“打卡機”以外,還賣絞肉機、上下班考勤的“打卡機”、商店門裡的“收銀機”……

“藍色大山”的接力跑的第三棒落在瞭一位名叫托馬斯.沃森的人手裡,他是個從小生活在農村的孩子,長大後到跑到附近的鎮上打工當“草根”銷售員,他賣過縫紉機、收銀機,很快就嶄露出他的超級銷售天才,他有本領在一個市場上把競爭對手殺盡斬絕,成為壟斷。他也是一個帥才,1914年沃森進入瞭IBM,擔任總經理,不過IBM這個公司的名字是10年以後他下令改的。

老沃森統帥的IBM四面出擊,攻城略地、馳騁疆場,他所處的時代是機會的時代、是圈地的時代,什麼“專註”、“focus、focus、 focus”之類還提不到議事日程上來,他的目標是要做大、做成壟斷。IBM無所不在,無所不做,其忽悠程度,恐怕連本拉登都想象不到,看看下面的兩支槍,誰造的?是 IBM!太忽悠瞭吧?如果我們的世界永遠打仗的話,老沃森可能不會把公司名字改成什麼“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肯定叫“國際軍用機槍公司”。

MI半自動步槍(上圖)和佈朗寧機關槍(下圖)

老沃森不僅僅使得IBM在美國市場獲得瞭壟斷地位,連納粹德國都授予瞭他“十字鷹”勛章。

長期的壟斷,IBM帝國進入瞭黃昏,老沃森的晚年大有“大山將傾”之患。50 年代初期,IBM的競爭對手將一臺Univac電腦售給瞭美國國傢統計局,引起轟動。而國傢統計局自19世紀末起就一直是IBM打卡機的忠實用戶,這件事 等於是“藍色大山”的後院起火。

少帥小沃森聞之大驚,立即召開緊急會議,下令用最快的速度將Univac趕出IBM的領地。1951年,IBM開始決定開發商用電腦,1952年12月研制出IBM第一臺存儲程序計算機,也是通常意義上的電腦,它叫IBM 701。

1956年5月,在老沃森去世前的一個月,他將IBM的天子玉璽交給瞭長子小沃森。

財富第二代的小沃森接過“藍色大山”的接力棒第四棒,推動IBM全面進舉電腦時代。老沃森對新興的電子技術商業化並不感興趣,小沃森成為IBM第一號人物後,當即在公司發展方向上實施瞭帶根本性的改革,IBM開始跨越傳統,在全球各地大量招聘電子技術方面的人才。而“國防計算機”的研制正是小沃森率領 IBM進入電子技術的一次冒險,是公司發展方向的徹底革命。

小沃森領導“藍色大山”度過瞭一個前所未有的、持久的、驚人的迅猛增長時期。到 1971 年小沃森離開 IBM 的時候,IBM已經徹底擊敗瞭通用電氣公司、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和斯佩裡-通用自動計算機公司(Sperry-Univac)這些電腦行業的競爭對手。無論是規模還是地位,IBM都超過瞭這些曾一度主宰美國商界的老牌大公司。

小沃森之後,“藍色大山”的接力棒又易主瞭三、四次,諸位CEO業績平平,“藍色大山”憑籍著沃森父子多年慘淡經營鋪墊下的後發力,繼續象過山車那樣翻滾瞭幾回,終於七零八落地俯沖瞭下來,出現瞭大規模的衰敗。90年代初,IBM的年虧損額達到瞭七八十個億!!“藍色大山”將被解體、分拆、倒閉……眾說紛紜,連靠IBM發瞭橫財的比爾蓋茨都在一邊冷言冷語斷定“不出7年,IBM將在地球上不復存在。”

帝國將傾,危在旦夕。就在這時,“藍色大山”裡來瞭一位餅幹師傅,他不姓“康”,姓“郭”,叫郭士納,“郭師傅”。

來“藍色大山”之前,“郭師傅”曾在美國最大的Nabisco餅幹工廠裡當過廠長,糕點餅幹做得有聲有色,但對電腦一竅不通,不過老天做媒,讓他接過來瞭IBM接力跑的第九棒。

嘿嘿,IBM,不,“藍色大山”裡的高人們,除瞭第一個接力手Herman Hollerith懂電腦以外,沒有一個人是懂電腦的,不對不對,Herman Hollerith也不懂電腦,他那時候都還沒有電,哪來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