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88)善治者無功,善教者無徒,善學者無師,善行者無跡。

2016-10-24 11:02:37

心理:

    南方人,心理上很難過長江。這是一個種滿仙人掌的花房 ,我拿著一個叫做幸福的氣球站瞭很久很久。『鳥籠效應』是指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個人假如買瞭一個鳥籠,他遲早要再為這個籠子買一隻鳥而不會把籠子丟掉。人類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感知外部的世界,而這些通道反饋的信息是主觀的,這決定瞭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也是主觀的。人類的感知系統不是為求真設定的,而是為求存設定的。——王東嶽人性的認知是安全式的,而非真理認知式的,所以人類會疏忽掉別人的努力,付出者如果不知道這個天性,就會憤怒於心,老是感覺這世界沒公道可言——其實公道是有的,隻是不在你太過於短線的認知維度之內。我們心裡的怨氣,源自於對人性的隔膜。徜你我的付出獲得瞭理性的回饋,那就是生命相遇最美麗的火花。徜遭遇對方忘恩負義,也隻不過是世間常態人之常情。我們的努力,所面對的是一個遼闊的人性海洋,明瞭人性,洞開心靈,放棄點對點的期待,靜守萬物法則的自然機率,於一個宏闊的視野與格局之內,收獲廣袤面積的成就,與快樂。聽到「儀式感」三個字的時候,我們一般會浮現出各種大的場景,如閱兵,如婚禮。它們的目的是讓我們記憶。而在生活工作中,我們可以創造一些小的「儀式感」,讓自己面對它們的時候,保持一種特殊的敬畏,或特殊的情感。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朋友之間偶爾做一些麻煩彼此的事,更有利於增進友情,但這裡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你們最終是否會在利益上互不相欠。無論與誰交往,都別忘瞭別人的感受,當然,當遇到自己蒙冤受損的情況時,不妨直言,畢竟關於礙於情面的事總比毀情面的事更好處理。許多人都喜歡嗑瓜子,為什麼呢?因為人在嗑瓜子時,帶來的是即時的快感——簡單、直接。嗑一粒,馬上就能吃到一粒,所以許多人樂此不倦。羞澀和內向其實是兩回事兒。羞澀是對可能的羞辱產生的恐懼心理,而內向性格是一種對平和環境的偏好。一個是被動一個是主動,一個是能力缺陷一個是價值偏好。而把能力缺陷解釋為價值偏好隻是我們經常騙自個兒的一個手段。

教育:

    我們追求知識,然而知識不是終極目的。善用知識,讓生活更加美好,一窺生命和宇宙的秘奧。露西說“無知才會帶來混亂,知識不會。”智商不過是一個人的智力商數,這個數值高或低,並沒什麼用。有用的,是一個人對自己智力的應用能力。——猶如天賦,一個智力商數不高的人,如果玩得好,就很容易超越智商高的人。而情商呢,不過是我們的情緒管理能力。——情商是我們的心智,與外界社會的互動模式。我不喜歡做一件事,一開始先不說清楚要做哪些事情,然後操作時又等你答應一個條件後,再和你談,希望你多答應一點點小條件。心理學上把這個叫“登門檻效應”,先讓你答應一個小條件,然後就容易說服你答應一個大條件。破解的方法很簡單,時刻記住你的底線,碰底線堅決不約。——秋葉所有父輩都有自己的理念給孩子,這幾乎也是觀念繁殖的本能,不過很多是錯誤的觀念。他們本身給自己挖坑,孩子站在坑裡,本來就離天空遠一點,他們還說,孩子,你得繼續往下挖,天空太虛無,地面太危險,我們的觀念就是躲進洞裡。我稱之為“負傳承”,下一代人不僅得不到助力,還得先掙脫捆綁。孩子們拒絕這種“負傳承”,才是成長。靈的傳承不容易,你面對一個擁有自由意志的人,他得有充分的理由,才會相信你說的觀念。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三十年大限快到瞭。如果我們拋棄這代人,重新找一代人,這是斷層,歷史證明不可能成功,那麼隻有把有經驗的人改造成新新人。我們通過變化,賦予新能量,承前啟後,傳幫帶,使新的東西成長起來。——任正非。這個講話,見之於《周易》中的革卦,大人虎變,君子豹變。吐故納新,革而成乾。字典詞典是工具書,備查就好。幹貨書,往往是和你生活、學習、工作中需要提高的技能有關,要帶著問題去讀,讀完要做筆記,做練習,尤其是大量重復練習,才能把書上的建議內化成自己的技能。視野書比如文科生看點自然科學史,理科生看點人文哲學史,看完還是要做一點筆記,寫一點讀後感,可以輕松一點,不作為強制性任務。如果讀完有自己的感想寫出來,讀書的效果就不是過眼雲煙。消遣書,能讓你開心或者難過,就好。隻是不要一味沉迷文字快感,有時候要去接觸一下社會。比如很多孩子都去看網絡小說,閱讀快感來得簡單粗暴,反而失去瞭欣賞含蓄婉約美的能力,這也很可惜。——秋葉你喜歡什麼事情,你做事情就有時間。如果你覺得不閱讀,不充電,不妨礙你提高,或者影響你工作和學習,沒有問題啊,幹嘛非要把喜歡讀書說得特別有逼格,好像特別有情懷一樣。成長有很多條路,讀書隻是其中一種,當然我認為這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種。當然我懷疑很多人就是喊喊而已,在現實生活中,愛讀書的書似乎很少這樣的抱怨。——秋葉木桶原理第一法則:一個木桶能裝水,是因為它首先是有很多塊木板,缺一塊都不行。第二法則:決定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的,是木桶上最短的板。第三法則:在木桶短板不能馬上加長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斜放木桶利用長板裝更多水。第四法則:要想獲得突破,不能在原來木桶上修修補補,要換更大的桶。習慣養成是在有充裕經歷能量的狀態下的一種自我提升方式。而習慣又分為表層習慣和元習慣。而習慣養成的狀態又分為 反抗 厭倦 和挑戰。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失敗和不完美 放棄自我嚴苛的不正確標準 留出可以調控的彈性目標 相對來說就會簡單瞭許多。——易仁永澄對孩子傷害最大的5句父母之言!“你怎麼越大越……”、“別跑,會摔跤的。”、“我隻是逗你玩兒。”、“你怎麼就不能像人傢寶寶那樣呢?”、“我剛才是怎麼跟你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