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88)善治者無功,善教者無徒,善學者無師,善行者無跡。
2016-10-24 11:02:37
思辨:
每一代新人都必須找到他們自己的方式來應對他們自己特有的孤獨。我們所知的是,孤獨,就其本身而言,並非積極正面的特性。即使是獨來獨往騎著馬進城的牛仔,也需要幾個讓他保護的好人和幾個讓他打敗的壞人,他才能繼續前行,去下一個城鎮。——伊朗女作傢阿紮爾·納菲西《想象共和國》所謂“剩男剩女”的說法,也不過是閑著沒事的人調戲下你的一個產物。他們才不管,如果你匆匆為瞭“不剩下”而跑進一個婚姻的死胡同,會死得有多難看;他們也不管,如果你太心急,被渣男騙被小太女耍,最終渾身傷痕還不是要自己舔。那些垃圾營銷文章針對的都是老年人,利用他們在威權時代的成長經歷所帶來的權威崇拜、知識結構殘破、邏輯思考訓練不足的弱點,可以一次又一次得手。而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擁有完備的高等教育背景,嚴整的學術訓練,以及漫長的網絡生涯,所以分辨真偽從來不是什麼大問題。回想一下五年前的自己,你覺得你在中文互聯網環境下,閱讀瞭五年之後,你的分辨能力是整體上升,還是下降瞭,還是保持不變?——和菜頭職業的第一選擇,就是投身市場。理論上,你在市場上的收入是無上限的,你爭取到的消費者越多,你的收入就越高。互聯網企業可迅速創造億萬富翁,比傳統工商業的速度快十倍百倍,就是其產品可瞬間直達全球消費者。潛在付錢給你的消費者越多,你致富的可能性越大。擇業很重要,多數人是害怕改變的,選錯瞭職業,往往將錯就錯過一輩子。在擇業之前,你一定搞清楚:誰付我錢?誰要我命?在當下的中國,不結婚、不生育、不生二胎,都會面臨諸多壓力,這些壓力甚至能以好心的面目出現,像給你錢一樣神氣,他們的種種理由能說服你嗎?不能。一個人不生育的理由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純粹情感的:我就是不喜歡孩子,我就是討厭人。同理,一個人選擇生育,也有多種理由,有理性,有本能,有偏好,從純粹辯論的角度,這些理由也許都能駁到,是不是被駁倒後就不能生育瞭?不是的,生育權和不生育權都是權利,駁不倒的。——連嶽穩定的工作,如同一張溫床,讓你日復一日做相同的事情。單一的生活方式讓你慢慢模糊時間與財富的關系,進而失去思考和行動的能力。一旦思維局限,人生就沒有可能性。——佳少大多數人認為世界上除瞭自己外,其他人都應該改變。讓我告訴你吧,改變自己比改變他人更容易。——窮爸爸富爸爸很多人追求有趣,追求酷,但在另一些人眼裡,那也許是蠢。就像有個90後的夫妻,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看多瞭,媳婦在一次開玩笑中,拿起平底鍋拍向老公的頭,把老公拍成瞭植物人。還有個新聞,一位爸爸反手把兩三歲的孩子拉在身後玩,一不小心跌到,一屁股坐在孩子頭上,孩子沒有搶救過來。很多人要做有趣的事情,結果做出瞭悲劇。——王路市場沒有惻隱之心,不知道你有多需要發財。想拿市場當提款機的人,終將成為市場的提款機。——王爍從書本中獲取信息將其轉化為知識,再加上來自人生、經驗、人脈以及媒體的信息,就可以使知識得到更大范圍的擴展,更自由地靈活運用。當到達瞭。豐富的知識可以盤活自身思維的境界時,日常生活將變得和之前同日而語。點子多起來,散發出幽默感,失誤大大減少,就算做同一件事也能找到更為高效的捷徑。——齊藤英治的《王者速讀法》
常識:
人品,簡單來說就是與人相處舒適,真誠對人。而當一個人怒發沖冠時,無論之前的形象再怎麼好,也難免會瞬間崩塌,輕易動怒,是一種人品缺陷。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觀點往往並不是自己想要怎麼做,而是給自己的現狀,一個合理的解釋。所謂工作經驗,是指你擁有獨立完成一件事的能力,而不是你是否工作過幾年。每天的事情太多,總是做不完,是現代人遇到的一個普遍問題,尤其是發展特別快的行業裡(比如IT領域)的人或者創業者。唯一的解決方法恐怕就是一些事情不要做瞭,而不是把所有的事情湊合做完瞭。我深深地覺得,如果人的需求全部下降到基本水平,世界還發展個什麼勁兒呢?人類的進步難道不就是在衣食住行這些基礎的方面更加美麗、舒適、先進、科學嗎?消費是一件特別私人化的選擇,任何女人,都不必為自己力所能及下合理的經濟需求慚愧,你想買一支口紅並不比想買一本書低級或者高級,想出門旅行也不比想買一個包文藝或者拜金,熱心慈善也不比熱心理財高尚或者庸俗。你願意怎樣花自己的錢,是你的自由,隻有當你的欲望超過瞭你的能力,才需要警醒。幹貨本來是個好詞,眼看著又要被毀掉瞭。在他們的定義裡,幹貨指的是黃金,不是點金之指。最好拿來就能用,最好是你告訴我哪支股票買瞭立刻翻10倍。據美國《財富》雜志報道,美國大約62%的企業壽命不超過5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一般的跨國公司平均壽命為10-12年,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壽命為40-42年,1000強企業平均壽命為30年,隻有2%的企業存活達到50年。而在日本,企業平均壽命為30年,而始終名列百強的企業隻有一傢。為什麼人們現在對VR技術,對自動駕駛技術抱有如此濃厚的興趣?因為這應該算是打破人與世界互動的最後一個障壁。如果戴上VR眼鏡我們會信以為真的話,這意味著我們和自己所見到的虛擬圖景互動同樣可能在現實世界裡產生結果。想一想看:一位外科醫生在5000公裡外戴上VR眼鏡,在空中操縱根本不存在的手術刀,於是,5000公裡之外的病患身上,醫生操控的機械臂正在精準地用手術刀實施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