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95)謝謝你出現在我的生命裡
2017-01-31 14:00:34
高 智慧:
不要指望所有人都喜歡你;不用傷害自己的方式得分,在其他你擅長的地方得分,效果一樣;不要得罪人,哪怕隻是表面上不得罪。任何復雜的社會關系,都可以按以上三個原則處理。快樂誰都可以面對,這顯示不出功力。要判斷一個人,得看他如何面對不快。蘇格拉底面對死刑時,對法官們說:你們去生,我去死,我們各走各的;如果死後有靈魂,我和先賢聚會,有什麼可抱怨的?如果死後沒有靈魂,我不過迎接長眠,也可以接受。“勇敢”從來都不應該是需要自我證明的東西。要知道,隻有愛面子的笨蛋們才需要證明自己有勇氣。他們不懂的是,一時的面子保全瞭,他們卻早已因此成為時間碾壓的對象。衡量一個人成熟與否,不是你多麼會說話,多麼會來事,而是你能夠保護多少人。你保護的人越多,你就越成熟,越強大。生命有限,歲月苦短。與其於淒楚心境,等待別人保護自己,莫如讓自己,成為你希望的那個人。人類有一種錯覺,總以為隱瞞是邪惡的欺騙,口是心非更是居心不良。但實際上,真正之惡,是堅持以自己的單一標準,強加於對方。知而不言,笑而不語,幾近善矣。當年在雅典法庭,蘇格拉底都給我們的臨別贈言有兩點:關於生:“未經審查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關於死:“分手的時候到瞭,我去死,你們去活,誰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1783年12月23日,華盛頓在安納波利斯儀式上辭去他的總司令之職。也就是從華盛頓辭職鞠躬的那一刻起,美國人就明確瞭這樣一個理念:一個國傢是不能靠武力來管理的。這象征著國傢武裝力量對文官政府的服從。美國就此避免瞭君主制和軍政府。作傢狄馬評價說:“這個儀式會永垂不朽。它將和蘇格拉底的慨然飲鴆,佈魯諾的身被火刑,巴黎人攻下巴士底獄一樣,被人們長久記誦。”第二天,華盛頓就離開瞭安納波利斯,回到弗農山莊,在葡萄架和無花果樹下,過起瞭一種心滿意足的鄉紳生活。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瞭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所謂“批判性思維”,簡單地說,是對一個事物進行分析、判斷和評價的能力;換言之,就是你能不能獨立思考。 批判性思維,最好你得自己提出一個說法,然後找各種證據來支持你。就算是看別人的分析,你也得能對這個分析進行“批判”。不見得是批評,而是重新審視:他的證據充分嗎?邏輯鏈條完整嗎?有沒有偏見?反方的說法有沒有道理?經歷多瞭才懂得,樸素的樂觀未必可靠,單純的信息和知識,並不能讓這個世界更美好。打量我們身邊的一切就會發現,用知識偽裝起來的胡說八道並不罕見,甚至越來越多:或者利用信息不對稱混淆黑白展開詭辯,或者用道德虛無主義消解是非逃避責任,或者幹脆自降身價用動物本能解釋自己的無恥欲念……也隻有經歷多瞭才懂得,在這個世界上,絕對的善惡是很好區分,也不那麼容易否認的。但是在善惡兩極以外,存在著廣闊的中間地帶,其中大量地區甚至沒有明確的法條約束,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恣意妄為,然後堂而皇之地用“法無禁止”來開脫。具體到很多事情,我們是有選擇權的,到底是向善多一點還是向惡多一點,還是刻意模糊視若不見,我們心裡是清楚的,至少是可以想清楚的。這一系列看似零碎的選擇與硬性的法條無關,但正是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定義瞭我們,也定義瞭我們生活的環境,因為支配它們的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根本信念——你希望讓世界更美好一點,還是更不美好一點,還是無所謂。——餘晟
勇 觀點:
為你的價值觀辯護,為你的生活方式辯護,最好的方式就是變強。想讓所有人滿意,是人際關系中的取死之道。一個人堅持一種習慣,比如節食、跑步、按時起居,也幾乎可以算是有信仰瞭。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時時在想怎麼把自己擅長的一點事做得更好。無限的寬容必將導致寬容的消失。——卡爾·波普爾《開放社會及其敵人》最低風險地獲得最大的收益,是資本骨子裡應該有的價值觀。安全第一,是不變的生存法則。開車如是,生活亦如是,投資、創業均如是——隻要涉及到人身與資本。而後才是下一條原則:成為專傢。錘煉自己的學習能力,需要什麼就學習什麼,成為那個領域的專傢,然後像專傢一樣思考、決策、行動。去年的2016、及今年的2017,我確信此後的三十年或五十年間,會有人不斷的提起這兩個年頭。日落帝星現,山崩地太平。海幹龍獻寶,花謝子收成——此前的一年,美國特朗普橫空出世,世界政經格局陡然逆轉,來自於大洋彼岸的所有信號都被放大,帶給太多人頭暈目眩的感覺。這是一個巨大的時代轉機,身處其中的所有人,此後將以親歷者的尊榮,面對你我共同的人生。——老霧大傢看到一傢公司很成功,容易變得特別盲從,想要把它身上的所有東西都學下來,好像復制它的樣子就可以復制它的成功。 如何學習一傢成功的公司呢?學習必須“穿越”,要學大公司的小時候。學習不能“任性”,不能僅僅去關註那些容易做的、好玩的、想學的。學習不可“迷信”,尤其不能盲從創始人。學習要有“系統”,一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並理解其中的邏輯關系。——劉潤管理是什麼?管理是一天思考,兩天設計,兩天宣講,剩餘的就是360天的堅持和隨時的監督。人、財、物,員工、資金、貨物,閉環是必需的。知識分子既不是調節者,也不是建立共識者,而是這樣一個人:他或她全身投註於批評意識,不願接受簡單的處方、現成的陳腔濫調,或迎合討好、與人方便地肯定權勢者或傳統者的說法或做法。——薩義德《知識分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