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價值

2017-01-25 17:01:40

文/理查德.費曼

序:當我年輕的時候,我認為科學會有利於每個人。科學顯然很有用,也是很有益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參與瞭原子彈的制造工作。科學的發展導致瞭原子彈的產生,這顯然是一個具有極其嚴肅意味的事件:它代表著對人類的毀滅。戰後,我對原子彈憂心忡忡,既不知未來會怎樣,也更不敢肯定人類一定會延存。自然地,一個問題會這樣被提出:科學是不是包含著邪惡的成分?這個問題也可以這樣來問:當我們看到科學也可以帶來災難時,那麼我如此熱愛,並且畢生孜孜為之的科學事業的價值究竟何在?這是我無法回避的問題。這篇“科學的價值”,你們可以把它看成是我在探索這個問題時的所思所悟。

時常,人們對我提出科學傢應該多多關心社會問題,特別是要考慮科學對於社會的影響。人們似乎相當普遍地認為,隻要科學傢們對於錯綜復雜的社會問題加以關註,而不是成天鉆在枝尾末節的科學研究之中,那麼巨大的成功就會自然到來。

我以為,我們科學傢是很關註這些社會問題的,隻不過我們不是把它們當作自己的全職而已。其原因是對於這些比科學研究復雜千百倍的社會問題,我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絕無靈丹妙藥。

我認為當科學傢思考非科學問題時,他和所有的人一樣無知;當他要對非科學問題發表見解時,他和所有的門外漢一樣幼稚。今天的這篇“科學的價值”的文章所針對的並不是一個科學課題,而是價值評判;這樣看來,我下面將要講的大概也是粗淺不堪的瞭。

科學的價值的第一點是眾所周知的。科學知識使人們能制造許多產品、做許多事業。當然,當人們運用科學做瞭善事的時候,功勞不僅歸於科學本身,而且也歸於指導著我們的道德選擇。科學知識給予人們能力去行善,也可以作惡,它本身可並沒有附帶著使用說明。這種能力顯然是有價值的,盡管好壞決定於如何使用它。

在一次去夏威夷的路途中,我學會瞭一種方法來表達上述問題——一個佛祠的主持向遊客們談及佛學,最後他說他的臨別贈言將使遊客們永不忘卻(我是真的從未忘卻)。這贈言是佛經中的一句箴語:“每個人都掌握著一把開啟天堂之門的鑰匙,這把鑰匙也同樣能打開地獄之門。”

如此說來,開啟天堂之門的鑰匙又有什麼價值呢?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分辨一扇門是通向天堂還是地獄,那麼手中的鑰匙可是個危險的玩藝兒。

可是這鑰匙又確實有它的價值——沒有它,我們無法開啟天堂之門;沒有它,我們即使明辨瞭天堂與地獄,也還是束手無策。這樣推論下來,盡管科學知識可能被誤用以導致災難,它的這種產生巨大影響的能力本身是一種價值。

科學的另一個價值是提供智慧與思辨的享愛。這種享受在一些人可以從閱讀、學習、思考中得到,而在另一些人則要從真正的深入研究中方能滿足。這種智慧思辨享受的重要性往往被人們忽視,特別是那些喋喋不休地教導我們科學傢要承擔社會責任的先生們。

我當然不是說個人在智慧思辨中的享受是科學的全部價值所在。不過,如果我們社會進步的最終目標正是為瞭讓各種人能享受他想做的事,那麼科學傢們思辨求知的享受也就和其他事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瞭。

另外一個不容低估的科學的價值是它改變瞭人們對世界的概念。由於科學的發展,我們今天可以想象無窮奇妙的東西,比詩人和夢想者的想象豐富離奇千萬倍。自然的想象和多姿比人類要高明得多。比如吧,詩人想象巨大的海龜馱著大象到海裡旅行;而科學給瞭我們一幅圖畫——天宇中一個巨大的球在旋轉;在它的表面,人們被神奇的引力吸住,並附著它在旋轉。

我常常想這些奇妙的東西,這些從前人們根本不可想象,而如今科學知識使我們可以想象的東西。

曾經,我站在海邊的沙灘上,陷入瞭這樣的深思:

潮起潮落
無法計數的分子
各自孤獨地運行
相距遙遠卻又息息相關
泛起和諧的白浪
曠代久遠

在尚無生物的上古
眼睛還未出現
年復一年
驚濤拍岸如今
為瞭誰,為瞭什麼?
在一個死寂的星球
沒有為之欣悅的生命

永無休止
驕陽彌散著能量
射向無垠的宇宙
掀動著大海的波浪
大洋深處
分子重復不變
忽然,萌生新的組合
它們會復制自身
由此演出瞭全新的一幕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