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巨人的藝術——擔心不富有而無法教育好孩子嗎?

2017-02-26 11:00:14

這就是經濟學中所說的邊際效應遞減,簡單的說就是指,在某人擁有某種物品的數目增加時,最大的效用和滿足感是有一個頂峰數值的,在這個數值之後,每增加一定數量的物品對於這個人來講都不會增加滿足感,至可能成為損害。舉個實際的例子:對於一個饑餓的人來講,讓他吃下第一碗飯對他效用很大的,因為他餓;第二碗,饑餓程度減小,滿足感上升;第三碗時,他吃飽瞭,此時幸福感最強,對身體也最好,但如果再不斷給這個人添飯,到瞭第六碗,他已經開始感到惡心,一直到瞭第十碗……也許此人會把之前所吃過的都吐出來,病從此會因此害上米飯恐懼癥。

在教育問題上也如是,書中通過研究發現,如果超過一定的頂點之後,( 75,000美元(rmb40萬左右)時多餘的金錢將毫無作用,也許可以買更為名貴的車輛,或者飽餐珍饈佳肴,但對於子女教育甚至在增加之後將成為損害——當你的孩子看到一些他們認為你負擔得起的物品而提出索要時,如何拒絕就成瞭一門藝術。洛克菲勒傢族平穩傳遞瞭六代,其秘訣之一就是把財產捐贈給慈善事業,因為“如果直接給予子女一筆異乎尋常的豐厚的財產不如直接給予他們詛咒。”

也許有讀者會說,我還沒有到達峰值(40w rmb傢庭收入),那是不是意味著我的教育將確實比不過富爸爸們呢?實際上,回到這本書原來的出發點,重點在於我們之所以對資源的多少、優點和缺點,優勢和劣勢抱有頑固不化的絕對性概念,是因為我們忘記瞭事物的定理是U型的,即所有事物在增加的同時將到達一個頂峰,其後所有增加都將是損害。故而重點不去追去增長,而是在目前的狀態下找到自己資源的最佳發揮處,猶如大衛打敗巨人。

希望能給各位帶來最大的啟示是,並非所有被媒體、社會廣泛宣傳,大量點贊的好處都是越多越好的。破除絕對化的概念對於我們利用自己的優勢有益。有時候,相對較少的資源反而是一種優勢——比如,你們為生活努力拼搏的樣子,恰恰給孩子樹立瞭很好的榜樣。

點評:把自己的平凡歸於自己的資源不足,這是失敗者的心態。現實當然是每個人的起點不同,但隻有擁有人生變量的心態,那麼你就會努力去改變自己能改變的那一部分,進而影響自己的一生。充分利用好自己手中資源,賦予創新,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