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4 11:00:27
文/黃老邪
大年初五迎財神,被朋友拉著去寺院拜佛,他說自己信佛,一定要去拜拜。
我問:去哪裡?
朋友反問:哪傢寺院靈?
我說:《華嚴經》說,一切唯心造。心誠則靈吧。
朋友怒:說人話!
我說:參考大眾點評吧。
最後,我們去瞭八大處的靈光寺,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門票隻要10元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朋友在門口買瞭10元錢的香。我問:夠嗎?他說:心誠則靈。
朋友果然是信佛的,一隻腳跨進寺門,就開始磕頭上香。拜瞭釋迦牟尼佛,說這是現世佛,得拜。拜瞭彌勒佛,說這是未來佛,得拜。拜瞭送子觀音,說要生二胎,得拜。拜瞭地藏王菩薩,說管冥界,死後用得上,得拜。拜瞭財神爺,說這才是親爺爺,必須拜。
我提醒他,其他羅漢菩薩最好也拜拜,朋友問,他們管事嗎?我笑說,《西遊記》中有一個“無字真經”的情節,唐僧四人到瞭西天,面見如來之後傳經,阿儺、伽葉向唐僧索要“人事”(禮品),唐僧沒給。阿儺、伽葉就傳給瞭四人“無字之經”。後發現經書不對,又返回西天。猴子告到如來那裡,佛祖笑道:“經不可輕傳 ,亦不可以空取”。唐僧隻好拿出皇上禦賜的紫金缽盂送給阿儺、伽葉,才取得有字的真經。
朋友會心一笑:我懂,我懂。立馬又添瞭香火錢奉上。
山間小道上,遇到一對善男信女,一路三跪九叩行禮佛大禮,額頭沾滿瞭灰塵。我笑說,人傢來找佛祖談愛,你卻來找佛祖談錢!
回傢的路上,想到前不久在某大學聽講座,一個學生問演講嘉賓:人應該選擇自己熱愛的工作還是待遇好的工作。嘉賓的回答比較實在,大意是如果你生存都有困難,沖著錢去,有資格的時候再談熱愛。
這個問題其實不隻是剛畢業的大學生要面對,那些過瞭生存期,甚至碰到職場天花板的職場老司機都躲不過。職業生涯管理的關鍵是決策,決策的核心是選擇,選擇的命脈是價值觀。
要討論這個問題,當然前提是“待遇好”和“熱愛”出現瞭沖突,無法統一,即熱愛的工作待遇不是最好的,待遇最好的工作不是熱愛的。因為一個待遇又好,你又非常熱愛的工作,那還用糾結嗎?就像一份錢多事少離傢近的工作擺在你的面前,你說好糾結好痛苦。大傢多半會呼喚你的乳名:好 JIAN
一般來說,工作和婚姻是人生最長的相伴。如果從25歲開始工作,65歲退休,也要為祖國健康工作40年;30歲結婚,一路打怪升級鬥小三,直到白頭偕老,那就是相愛後半生瞭。中國人講究太極陰陽,相生相克、相容相諧。就好像我們說事業和傢庭是人生的兩大支柱,平衡之道才通往幸福的巴別塔。不妨拿愛情來類比一下:
假設一,如果你30歲,在一個你愛的女人和一個白富美之間,選擇一個結婚,你會選哪個?我猜選擇可能大不相同,有人會堅定的選擇真愛,山無棱天地合才敢與君絕。有人會選白富美,她代表著更實在的利益,譬如古代的陳世美。
假設二,如果你臨終前,回想這一生,在一個你愛的女人和一個白富美之間,選擇一人度此一生,你會選哪個?有句名言說: 人如果能夠從80歲向1歲活,有二分之一的人,都可以成為偉人。意思大概是隨著年歲漸長,智慧日增,人能活成洞明世事的聖人。如果這句名言的假設成立,估計多數人會舍棄繁華如泡影的物質利益,選擇愛或被愛度此一生。
這兩種假設的區別在於時間設定的不同,前者設定瞭30歲,意味著理論上的時間還有很多,也就是存在再次選擇的可能。後者設定瞭臨終前,意味著沒時間瞭,沒機會瞭。就像你銀行裡放著1個億呢,你可能先去買跑車別墅周遊完世界再說。如果你銀行裡僅剩1元錢瞭,你可能會去買個肉包子,總不能被餓死瞭。國外有很多關於人生遺憾的調查,赫然在列的有:後悔沒有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後悔沒有好好去愛自己愛的人。
如此看來,事業和愛情一樣,應該選擇最為熱愛的那個。
但是,事業和愛情畢竟有所不同,事業隻是一份工作嘛,冰冷無情。愛情可是火熱滾燙的兩顆心的交相輝映。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若為愛情故,兩者皆可拋。事業就像橡皮球,丟瞭還能東山再起,愛情就像水晶球,丟瞭就覆水難收。拿事業和愛情相提並論似乎不妥。
恰巧妥就妥在,愛情之長久,在乎有愛。如果兩情相愛當然最好,即使隻有一方有愛,無論愛或被愛,理論上婚姻或傢庭都能存續下去。因為真愛講的是付出而非回報。有人說,不對,愛情要公平回報啊。好吧,重溫一下你當年的誓言:無論是好是壞、富裕或貧窮、疾病還是健康都彼此相愛、珍惜,直到死亡才能將我們分開。你願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