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04:11
文/遊泳的魚
一路走來,總會被問到“你現在後悔嗎?”開始的時候還仔細而周全的解釋和回答,後來被問得多瞭,幹脆就一笑瞭之,不再唧唧歪歪說很多。後來仔細回想:一個本來就是假設的問題,答案自然就有千萬種。不知提問的人需要聽哪一種或者說是想要那種答案。或者說本來這個問題就是很多人寒暄或者無話題的時候漠不關心的一個談資而已,答與不答結果是一樣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聽到或是傢人、或是朋友、或是偶遇的陌生人或者說就是你自己哀怨:“要是當初不這樣選擇,就好瞭。”、“要是能重新來過,我肯定不會像現在一樣。”、“要是世界上有後悔藥,就好瞭。”其實仔細一聽這些話,都是將自己對現狀的困惑或者無力感沉浸在對過去的悔恨當中,總結問題一概歸咎在“過去”和“當初”。時間不能逆轉,“假設”隻能是人的意識上的自我慰藉,當我們在苦苦懊悔“當初為什麼不”的時候,當前的時間也稍瞬即逝。
其實人的一生,一帆風順畢竟是理想。每個人生階段、每條人生道路都有它的精彩和不如意之處,大至一個國傢戰略的實施和選擇、小到我們每個人的出生、學業、傢庭、婚姻、交友、事業等等,都有出彩之處,也有窘境相伴。其實在每個人的心底,每當人處於一個艱難階段的時候,誰他媽不想有後悔藥讓自己能規避艱難,處處順利?可是世界上有這種藥嗎?要是有,歷史不早就被重新改寫瞭!所以後悔與否本就是一個假設的、形而上的、讓人思想掙紮的、自找痛苦的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因此,當我們遇見困難或者面臨人生不如意的時候,沒有必要老是糾結在“後悔”這個問題上,畢竟你思想上、心靈上“後悔”太多,隻能是自找痛苦和不快,與其痛苦的後悔不如找到解決改變困境的方法,讓自己盡早的走出困境。
我曾經非常執著於一件事情的結果,倘若一件事情在最終不能如願以償,我會精神不佳、食欲不振、夜不能寐,弄得自己非常憔悴,常常倍受“後悔”這個問題的困擾。後來,隨著自己參加工作,年齡愈增,獲得更多感性認識之後,越發的對曾經的那個我感到不可思議。其實,任何事情的結果都是一個過程的短暫總結,人生道路蜿蜒綿長,隻要身心還健康、至親的人還平安,一切都還來得急。過去的已然過去,沉浸在懊悔當中無異於將能改變的現在和將來重復昨天的故事,所以目光放遠,好好的把握當下和將來。至於過去嘛總結下經驗、吸取瞭教訓就好,沒有時間和必要沉迷其中懊悔不已。
點評:編個故事吧!
有位知名的哲學傢,天生一股特殊的文人氣質,不知迷倒多少少女。
某天,一個女人來敲他的門,她說:“讓我做你的妻子吧!錯過瞭我你將再也找不到像我這樣愛你的女人瞭!”哲學傢雖然也很中意她,但乃回答說:“讓我考慮考慮!”
事後,哲學傢用一貫的研究學問的精神,將結婚和不結婚的好處分別羅列下來,之後發現,好壞均等,真不知該如何抉擇?於是,他陷入瞭長期的苦惱之中,無論他又想出什麼新的理由,都是隻是徒增選擇的困難。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人若在面臨抉擇而無法取舍的時候,應該選擇自己尚未經過的那一個。
不結婚的處境我是清楚的,但結婚會是怎樣的情況,我還不知道。對!我應該答應那個女人的請求。
哲學傢來到那個女人的傢中,對他的父親說:“你的女兒呢?請你告訴她,我考慮清楚瞭,我決定娶她為妻!”
女人的父親冷漠的回答:“你來晚瞭十年,我的女兒是三個孩子的媽瞭!”
哲學傢聽瞭,整個人幾乎崩潰,他萬萬沒有想到,向來自以為傲的哲學頭腦,換來的竟是一場悔恨。
而後哲學傢抑鬱成疾,臨死前,隻剩下一段對人生的批註——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猶豫”。後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