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98)定風波

2016-08-13 17:04:51

智慧: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歷久彌新,這就是我們頭上浩瀚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他們向我印證,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康德當棋局結束後,王和卒都會回到同一個盒子裡。 ——電影《光環4》站在紅塵的視角,佛教是虛無的,站在佛教的視角,紅塵是虛無的。站在時間的視角,空間在變化著,站在空間的視角,時間一直流逝。站在植物的視角,巖石才是植物,站在泥土的視角,草是一種猛獸。如果你是正確的,不要過多地爭辯,把對方逼上絕路,也就斷瞭自己的退路;如果你是優秀的,不要肆意地賣弄,別人會在你的做法中遠離;如果你是痛苦的,不要逢人就傾訴,誰都有自己的煩惱,莫把朋友演繹成瞭陌路;如果你是寂寞的,那就在孤獨中慢慢沉淀自己,人生本就植根於寂寞的土壤裡。——翠微搖智慧,都是長在傷口處。人人都會經歷傷痛,卻未必人人都會擁有智慧。這是一場靈魂的博弈,隻有最終沒被傷痛壓垮的人,才配得到它。讓你痛不欲生的,也能讓你脫胎換骨。走過瞭才明白,往事是用來回憶的,幸福是用來感受的,傷痛是用來成長的。讓心在繁華過盡依然溫潤如初。帶上最美的笑容且行且珍惜。——《生命是一場懂得》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上天為瞭要使我們有“看見”自己擁有幸福的能力,就安排瞭各種失去的課程。藉由失去,讓人學習“看見”的能力。人往往會對信息做出傾向性選擇,喜歡的就多加註意,不喜歡的人所發的信息,就會忽略或者反感,而我是:即使我反感那個人,我也會註意其所發信息,這是我的糾偏機制,避免讓我陷入個人好惡而失去瞭相對客觀的判斷。——蕭秋水我什麼也沒忘,但是有些事隻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史鐵生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此詞作於蘇軾黃州之貶後的第三個春天,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樸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警,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作者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縱觀全詞,一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呈現在我們面前。

觀點:

    客觀上城鎮化是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一條出路,甚至是緩解現實矛盾的唯一出路,利用好這七八年時間,建立更加公正有效率的廉政社會,未必不是國傢的福氣,當然歷史如何走向,不是以個人願望來決定的。——秋葉一些國人寫的戶外旅行書顯得浮躁虛誇。作者喜歡標榜成就、描寫奢華。動不動就是“我們喝瞭XX咖啡,這是當地的極品,隻有貴賓來訪時才可以享用”。看他們 的書像聽暴發戶去趟美國回來後吹牛逼的感覺。這種書激勵不到我,反倒在刺激我說“這樣的奢華旅行不是給你們屌絲玩的,滾粗!”——風鳴岬中國的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個人都喜歡從有利於自己的角度找借口,“規則”卻很難拿出來說服人。我們害怕受傷才制定規則,為圖方便又往往突破規則,周而復始。為什麼我們總喜歡站在“路口”講道理?大概是每個人總能在心中為自己開瞭一盞綠燈。有時候,我覺得它不光是硬件建設等公共管理的問題,或許,這也算是一種劣質文化。——陳方當你不斷地給予、給予,而他們不斷地索取、索取,那麼,在哪個點上,你會在沙子上劃一條界限?——科比稻盛和夫的成功完全來自他的天賦、細致加上運氣,而絕對不是他的理論。他的那些聽起來崇高的理念,讀起來有理的管理方法,對那些還沒有在實踐中摸爬滾打的人來說,確實頭頭是道,但也僅此而已。像尊敬巴菲特一樣,我也尊敬稻盛。但我尊敬他們不是因為他們偉大,而是尊敬他們作為一個凡人,從年少創業哪一天起,就孜孜不倦,用自己的身體去感受市場,活到老努力到老,從不放過對細節的執著。這就是他們的“秘密”,而能夠運用這個“秘密”的隻有他們自己。——宋文洲在企業傢自己的著述裡,他往往不會寫生意場上的麥城,即使寫也會寫得如何從失敗中走向輝煌。他不會寫和職員的糾結,不會寫對不起朋友以及顧客的事情,更不許寫出自己的赤裸裸的私欲。而私欲才是驅使一個企業傢的最大動力,起碼在初始階段一定是這樣的。李開復老師對“鄉願”這個詞匯可能比較熟悉吧?所謂公眾人物,他的責任,就包含瞭不鄉願,多多少少有一點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慎獨精神。對一個參加討論的人而言,獨立思考和憐憫之心是必須要有的,僅僅”正義沖霄漢,仇恨滿胸膛“是沒有意義的。——@局外人c我從來不在網上與人粗口相罵,生活中我也從不喜歡粗口,我有時候會對極好的朋友說“滾”,那是一種極親愛的狀態下才會的撒嬌方式。我已忘記何時接觸個人品牌的概念,但事實上,長期來,一直註重個人品牌:做人做事,出於本心,不矯飾,不誇張,不欺騙,不人前人後一套。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君子慎獨。——蕭秋水:不做惡事樂嘉:做壞事要付出代價,做好事有時也要付出代價。因為理論上,人人內心都希望自己是個好人,希望自己做好事,但是如果當你獨占鰲頭做瞭好事,而由於種種原因別人沒做上的時候,很多人會認為是你剝奪瞭他們也成為好人的機會,自然會質疑你的好是哪種好。有時,世上也許並非壞人鬥好人,而是好人鬥好人。@假裝在紐約:最終你會發現,能夠把你和別的人在更深的層面聯系在一起的,絕不是那些可以被輕易貼上的標簽。不是你們上過同一間學校,來自同一個城市或國傢,有同一個星座或血型,你們就能彼此喜歡。能夠維系你們的,是同樣的信仰,準則與價值觀。隻有找到那些和你走在同一條路上的人,你,才不會感到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