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04:20
文/衛斯理
當迷笛音樂節的第一天的晚上,崔健在舞臺問90後的有多少,呼聲蓋過瞭60.70.80!我是90後,我因聽到與看到貼標簽者無恥的笑聲與猥瑣的面容,還知道標簽後面隱含著成見的陷阱,所以我沒興趣為90後做什麼辯護,而90後無論被打上什麼標簽也無需去辯護,去澄清,90後就是90後,不管如何,90後都會做90後應當做的事情!
迷笛音樂節是首次南下深圳,我和朋友也是首次參加。三天過後,當我回去下車那刻,我感到精疲力盡,雙腿幾近無法站穩,這就是搖滾音樂的美妙之處,搖滾不死,折騰不息。
我相信喜歡閱讀的年輕朋友,應該有知道迷笛音樂節是怎麼一回事,如果是喜歡迷笛音樂節也就一定是喜歡搖滾音樂的。搖滾音樂過去也叫搖滾音樂,經過發展現在稱為現代音樂,因為搖滾音樂現在有瞭系統的藝術層次,也可以分門別類,所以,不瞭解搖滾的人應該改變從前對搖滾音樂的理解。
搖滾音樂的魅力就是現場感染力,如果你親臨瞭現場,你會發覺年輕人愛上搖滾是一件多麼幸福又幸運的事情,以致你會感覺到這是一件值得你痛哭,熱淚盈眶,驕傲的一件事!年輕的朋友,如果你感覺青春蒼白,對生活感到困惑,對現實感到無助,對夢想感覺愧疚,請你接近搖滾音樂,請你親臨一次迷笛音樂節,你會知道你是誰,要去做些什麼事。
現場的搖滾音樂總是有著直白巨大的感染力和親和力,當你在現場跟著節奏的律動而情不自禁的起舞,扭動身軀,你會明白,你身邊的所有人都是來自同一精神世界的人,不論哪裡人,不論年齡差距,不論出身背景,不論社會角色,甚至不論搖不搖滾!每一個人都自由自在跳舞,唱歌,微笑,流淚,沒有懷疑,沒有虛偽,沒有造作,那麼地自然那麼地理所當然。就像是彼此有些共同的屬性而相互吸引凝聚在一起燃燒,起著一樣的荷爾蒙青春反應。
在第二夜的晚上,有著朋克風格的逃跑樂隊在主唱唱完歌之後說到。你們愛上年輕人最該愛上的東西,搖滾音樂,你們做瞭年輕人最該做的東西,來到瞭這裡,迷笛音樂會。這句話深深打動瞭我,何曾幾時,從我們喜歡上搖滾音樂那刻起,一直到現在,卻從未對搖滾音樂有過任何的懷疑,對搖滾的精神沒有絲毫的質疑和動搖,這在我們漸漸看清現實的真面目之後是不多見的堅定與英雄主義。
當我們看到我們喜歡的樂隊喜歡的歌手,他們最終來到瞭舞臺,他們的臉龐較之從前漸漸有瞭滄桑,有瞭不復當年的豪邁和氣概,可也有瞭變得更有力量更加飽滿的成長。我們情願為他們歡呼,為勇敢的前行者歌唱,為他們應得的尊重而尊重。我們看到瞭希望,看到歲月鏡子中的我們,看到世界的地平線,看到瞭搖滾,看到我們的每一個自己。年輕與力量,青春與釋放,夢想與堅持,信仰與痛苦,甚至是性與革命!
無愧於心就是對所追求的有著真誠的負責任。我想年輕就應當學會並善於這麼樣去做,而搖滾就是這麼樣去表達這一種態度的。
在這裡,別人帶給你的感動與你帶給別人的感動讓我收獲許多過去不曾擁有過的這樣打動與感激,一種異樣的享受從心底無名處向全身流淌,比做什麼事的第一次都要美妙。
我依然記得,在第一夜還是第二夜,那個站在前排欄桿邊上長相乖巧富有靈氣的女孩兒。就是她,當她在跟隨節奏揮舞擺動的時候,舞臺的攝影師把攝像機對準瞭她的臉龐,她那時正閉著眼睛,嘴唇似乎也跟著歌聲在翕動著。可是,在她突然抬起眼皮看見自己美麗的臉龐投映在舞臺中央的大屏幕上,她,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對著鏡頭揮手或是喊叫,羞澀的微笑或是把臉側向一旁或是無動於衷。突然,她眼中迅速閃過一絲訝異,繼而隆眉微蹙,杏目圓瞪,將雙手交疊在欄桿上,把下巴埋在手肘裡,不再揮舞和歌唱,我分明看見她清澈的眼眸裡流淌著一條充滿憤懣的小河流。那是略帶被侵犯要表示不滿和抗議的眼色!她感覺沒有義務要對鏡頭討好或者要對正盡興的人群表示響應,她感覺自己突然出現在大屏幕上是不應該的,所以她要表示不高興、沒有妥協。這不是叛逆,而是態度!縱然說是叛逆那也是可貴的。她讓我想起瞭電影臥虎藏龍裡章子怡飾演的玉蛟龍,但是她又沒有玉蛟龍的任性,卻有著更好的靈性和更多的勇氣。那一幕,三天三夜的迷笛節我印象最深就是她的一幕,沒有絲毫盲從的眼神和半點的妥協,如此動人心魄的美竟是那麼的醉人,久久無法忘去,鏤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