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閑話”

2016-08-13 17:08:27

文/nqsdu075

閑話閑話,顧名思義就是閑的沒事神侃瞎聊。所以大可不必當真,一笑瞭之。最怕就是把閑話當真,到處散播,越說越邪乎,以至於有危害於他人。

前一陣“京溫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聚眾抗議群情激奮。那幾天在微信上傳得很厲害,轉發的條數也很多,而且把整個事件說的頭頭是道,分析有理有據,又把各種疑點匯集,況且官方確實沒有個可信的解釋,人很容易陷入迷霧。人應該對一切抱有懷疑、批判的精神,但可惜的是我們從小到大,習慣瞭接受、習慣瞭被灌輸各種知識,然後很快地遺忘,頭腦空空沒有思想。我也是這樣長大的,對很多事情懶得思考,喜歡看各種八卦的新聞,對這次的事情也是深信不疑。和老孟說起來的時候義憤填膺,一副仇恨大天的樣子。老孟當時就提出,為什麼會有人知道這麼詳細呢?還知道幾個人的?我說也有可能啊,因為一件事,總會有人知道真相的。

但其實有很多事情,永遠無法知道真相。到現在,我也不知道那女孩兒到底為毛兒輕生,就像聽到復旦下毒的那人犯罪動機僅僅是發生過口角一樣不可思議。很多事情隻要沒被發現就是沒發生,但是很多事情發生瞭真相卻難以揭開。或許真相就是讓人難以理解的,因為生活本來就是有各種可能性,而且總是無法預料又充滿刺激。

我們習慣瞭對一件不是自己的事情大加評論,很多時候會陷入人雲亦雲的俗套。因為不費腦子,又對自己無關緊要,又提不出來反駁的觀點,於是也就成瞭散播傳言的一份子。中國人本來就喜歡憑主觀下結論,不習慣有理有據的具體分析。基於這種大眾心理,容易被一些居心不良或是心懷叵測的人利用。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亂,有些人喜歡另類刺激,有些人則是喜歡暗處搬弄是非的感覺。

但不管怎樣,“京溫事件”給瞭我們很多的啟示。第一,政府的公信力真的很差,反應和應急都慢得要命;第二,社會真的很亂,人們自然會相信瞭“編造”出的前因後果;第三,網絡傳播的力量很強大,而且是即時的;第四,要警惕不法分子的網絡犯罪;第五,我們到底該相信誰,這個問題真的很受困擾。

事情的發生絕不僅僅是個例,而且能發展到很嚴重的地步,一定有各種因素相互促成,一味地指責一方都是不公正的。政府在打擊造謠者的同時,是否也能清醒地自我審視,如何才能真正做好分內的事情,能夠成為人們信任的有效政府。

最後講瞭一個故事:

一艘遊輪遭遇海難,船上有對夫妻好不容易來到救生艇前,艇上隻剩一個位子,這時,男人把女人推向身後,自己跳上瞭救生艇。女人站在漸沉的大船上,向男人喊出瞭一句話……

講到這裡,老師問學生:“你們猜,女人會喊出什麼話?”

學生們群情激憤,都說“我恨你”、“我瞎瞭眼”……

這時老師註意到有個學生一直沒發言,就向他提問,這個學生說:“老師,我覺得女人會喊——照顧好我們的孩子!”

老師一驚,問:“你聽過這個故事?”學生搖頭:“沒有,但我母親生病去世前,就是對我父親這樣說的!”

老師感慨道:“回答正確。下面,大傢聽我把這個故事講完。”

輪船沉沒瞭,男人回到傢鄉,獨自帶大女兒。多年後,男人病故,女兒整理遺物時,發現瞭父親的日記。原來,父親和母親乘坐遊輪時,母親已患瞭絕癥。關鍵時刻,父親沖向瞭那唯一的生機,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多想和你一起沉入海底,可我不能。為瞭女兒,我隻能讓你一個人長眠在深深的海底……”

故事講完,教室裡沉默瞭,老師知道,學生們已經聽懂瞭這個故事:世間的善與惡,有時錯綜復雜,難以分辨,但隻要心存美好,最終會給出正確答案。

點評:

人雲亦雲,或者說在思想上隨波逐流,是因為個體的思想缺乏獨立性。在面對問題、現象時,簡單、草率做出結論。因此,個人的思想看似獨立的:譬如小心求證,或者參照別人觀點引領,結論都是你自己的。換個角度來看,個人的思想又不是完全獨立的。因為我們的直接經驗是有限的,在思考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借鑒、參考別人的經驗和觀點。

重要的不是思想是否“獨立”,而是思想是否客觀、理性。思想客觀的最大障礙是自己。對於很多主流、權威的錯誤觀點,我們總會嘗試積極面對。真正難以防范的,是那些已經牢牢地盤據在我們思想中,我們認為是天經地義、無可爭辯的“原則”、“思路”的東西。這些東西,往往讓我們循著思維的模式,人雲亦雲、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