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為何老虎屁股摸不得?

2016-08-13 17:16:06

文/馬麒

《肖申克的救贖》又名《刺激1995》、《月黑高飛》、《地獄諾言》,改編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節》中收錄的《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影片《肖申克的救贖》在牢獄題材電影中突破瞭類型片的限制,拍出瞭同類作品罕見的人情味和溫馨感覺,因而在公映時成為賣座鼎盛的黑馬。——來自百度百科。

本片在各大電影網站上的TOP榜上,都名列前茅,特別是在豆瓣網的TOP250裡,以9.5的高分名列第一,不僅如此,它是豆瓣網上迄今為止,我所知道的唯一一部“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影片,據很多網友反映,如果發表對本片“差評型”的影評,那麼必然會被刪帖,照此趨勢發展,《肖申克的救贖》就要和國傢機密同列為敏感字眼,輕則刪帖,重則刪號,還好他們不是國傢權力機關,不然會被跨省也不是沒有可能。

對於很多保護《肖申克的救贖》的做法,我感到非常可笑,且不論電影到底怎麼樣,觀眾都有各自的喜好,在我以前寫過的文章《論觀眾的趣味》裡,很明確的說過自己對此的看法,況且人傢美國人自己也並非對此片癡迷,我們何必搞的像中毒瞭一樣,比如電影《白頭神探》裡,就有對《肖申克的救贖》的嘲諷,而且美國人對經典的“毀滅”,一直都是樂此不疲,像《史詩電影》類的純惡搞型電影,從來都不在乎裡面被惡搞的電影們,是否有什麼裡程碑的莊嚴意義,相反,我個人認為對經典的嘲諷未必沒有一定的必要,起碼不會讓我們被迫和某些做作的影迷一起無恥的吹捧,想《暮光之城》系列火爆全球的時候,一部《暮光夠瞭沒》實在讓人大快人心。

就算退一萬步講:我就是不愛看,你怎麼把我怎麼樣?比如:《逃離德黑蘭》獲得瞭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但我就是不愛看這部電影,而且我認為美國電影就該反對政府,就是討厭你們的主旋律電影,不管是“美利堅八一制片廠良心制作大型征兵廣告”《洛杉磯之戰》,還是《逃離德黑蘭》這樣主旋律味道十足的影片。我們可以看到,就算自己不愛看,但是人傢該拿獎還是拿獎、該賺錢還是賺錢,互相之間也沒有影響到對方。

既然是這樣,那為什麼《肖申克的救贖》就偏偏老虎屁股摸不得呢?真是,豈有此理!

此一類的問題廣泛存在於我們的生活裡,比如香港明星張國榮,我很喜歡這位明星,幾乎在他之後,沒有幾個明星有他那麼迷人的笑容,但在一聲又一聲“哥哥”的嬌呼裡,真有點絕望,跟風狗真可惡!事實上,在中國,不能摸的老虎屁股實在太多,究其原因無非是我們的人民長期生活在恐懼之中,並且在外在恐懼的重壓之下,已經學的相當自律,會自己給自己設置無數的規范,嚴以律己的同時也嚴以律人,務求要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明白,大逆不道是個什麼意思。

當然,這都是為瞭大傢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

我在文章《周星馳:次文化下的喜劇大師(上/下)》裡,提到瞭無厘頭這種次文化誕生的基礎,當初僅僅是隨筆帶過,但是回頭想想有什麼不能說的呢?無厘頭文化的誕生,就是因為香港回歸使得香港民眾失去安全感,1997年前後大量的香港電影裡,四處都彌漫著港人“末世心態”的論調,大規模的移民潮、沒有邏輯、沒有希望、沒有思想、沒有信仰、及時行樂的處事方式,為無厘頭文化的崛起提供瞭廣泛的群眾基礎。

很多時候,我極端的想到文革時候的“破四舊”、“打倒孔老二”等,雖然說那是個恐怖的年代一點都不過分,但中國人在思想上從來都沒有那樣釋放過,即便後來個人崇拜盛行,在幾千年君權神授的兇殘盤剝下,溫順如綿羊般的中國人第一次站瞭起來,敢於踢翻儒傢森嚴等級社會的講臺,把孔子這條喪傢狗踩在腳下,並成功的做到瞭痛打落水狗的壯舉,縱然在這個過程中破壞瞭很多很多東西和文化,但思想上的徹底解脫,是歷朝歷代都沒有過的,任你去說“大逆不道”,我可遵從瞭你們的“再不瘋狂就老瞭”。

時至今日,在這個越來越容易達成協議和平共處的世界上,在這個越發多元化的社會裡,在這個個人依照自己意願生活的世界中,當抱大腿成為最好的生存方式的時候,真不知道這算不算悲哀?

我不想用本片中什麼“他的羽翼太光輝”結尾,而是以此片,向在監獄裡看電影的各路吹水客致敬!

最後,我認為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很好看,但讓我很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