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15:27
文/荷葉
有一天,想起我的那些老師們,才發現,這些年就這麼過去瞭。
不後悔
初一初二的時候,班主任李老師教地理。和其他的教語數英的班主任不一樣的是,我們一周隻有兩次地理課,加上星期一的班會。我們和他的接觸並不多。盡管如此,他成瞭我記憶中最深刻的第一個班主任,那個時候,他在班會課上,不止一次對我們這群十三四歲的孩子們說:做事情之前先想想,做瞭我將來會不會後悔,不做我將來會不會後悔。其實那個時候不一定每個人都理解,但是那句話因為他的不斷重復深深地印在瞭我的腦海中。許多年後,遇到事情,我想起瞭這句話,才發現這是多麼深刻的哲理。
堅持
初中三年的語文老師姓張,算不上勤快的一個老師,喜歡抽煙,聽說還賭博(常常被妻子責怪)。前面有一小撮頭發白瞭。每天都精神很好。很快樂地給我們上課。每次語文課之前,老師都會給我們講講最近社會上的新聞,他看到的以及身邊發生的故事。整整三年,除瞭考試之類的,老師的這個活動重來沒有中斷過。後來,我也當瞭老師,也試著將一個計劃實施,卻很少能堅持三個月以上的。回想起張老師,自慚形穢之餘,更多的是敬佩。這麼多年過去瞭,我或許忘記瞭當初所學的那些課文,但是始終記得老師曾在課前講的那些小故事。這些故事,幫助我瞭解這個社會,瞭解自己的內心。
反思、不貳過
初三的數學老師姓阮,脾氣可一點也不“軟”,作為政教處的主任,很有威嚴。考得不好的時候,常常被叫到辦公室一頓猛訓,真的是猛訓。現在卻異常懷念。那個時候,每次試卷發下來,阮老師說,不要管自己卷面上的分數是多少,把自己會做卻做錯瞭失去的分數加上去,寫在得分的旁邊,比較一下。老師教我們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為什麼考這個分數,有多少是自己真正不會的,又有多少是自己會的,卻做錯瞭的。阮老師還教我們整理錯題庫,和我們說,做錯一次的題目要牢牢記住,整理出來,不斷復習,不可以錯第二次。當時我並沒有嚴格照著老師的要求,年少輕狂吧,總覺得自己已經夠厲害瞭,井底之蛙說的大約就是我。直到瞭高中,這個習慣我仍然沒有養成,最後,在高考,在我最得意的數學這科上,吃瞭虧。後來讀《論語》,孔子對顏回的評價“不遷怒、不貳過”。猛然想起阮老師訓我的那些話,才發現,那個時候他就已經教我們這樣的道理,隻是我們一直都沒有用到學習和生活中。
激情
高一的語文老師姓周,每年都教高三的重點班。據老師的說法,當時覺得學生的語文基礎普遍不好,打算親手帶一屆學生上去。事實上,老師也隻教瞭我們一年,最後又回到瞭重點班。周老師延續瞭初中語文老師的那個習慣,每天課前都會給我們講講和課本看似無關的東西。周老師的學識非常淵博,常常給我們講對聯,講古文中的道理,寫得一手很漂亮的粉筆字。老師常常把課前的這部分內容,重點寫在黑板的最右邊。那個地方曾經留下這樣一些句子“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耐心
高中所在的是全縣最好的學校,集中瞭很多優秀的教師。高二開始,我進入瞭文科班,班主任是一個教英語的女老師,姓湯。高一的時候,我的英語第一次考試考瞭45,高一一年的大考幾乎沒有及格過。湯老師是我見過的,最負責任的老師之一,在我們看來,教瞭那麼多年,就算沒出現職業倦怠,大部分也不如初出茅廬的年輕教師那麼有激情瞭,然而,湯老師卻憑著一個都不能少的念頭,對我們這群害怕英語的孩子十分耐心,以至於進入瞭高三之後,我們大部分自己沒有放棄的學生都能及格瞭,我呢,大約是進步比較大的一個,無論是簡單的或者是偏難的試卷都沒考過低於110分。有一次試卷發下來,老師第一個點名批評我,問我這次為什麼隻考瞭92分。我當時很肯定地說,不可能,最後重新算瞭分數,才發現是老師算錯瞭,少算瞭20分。當時的這份自信,毫無疑問是來自於這一年多在老師教導下的用心學習。文科班的男生,英語普遍不好,後來差不多也都及格瞭。
上瞭大學後,偶爾回傢,拜訪老師時,還能看到她在免費為班裡的後進生輔導。現在的她對學生們的耐心仍然有增無減。
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