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的圈

2016-08-13 17:23:08

一定要偉大的思想還不如踏實做好一份工作的思想來的實在。存在感隻不過是覺行未滿的人企圖填滿自己內心缺口的借口而已。

到這裡,彷佛該點題瞭。你要做的事情無非就是打破你的圈圈,然後建立一個更大的圈圈,然後再打破這個圈圈,最後盡可能的沒有圈圈。包括我說的這個圈圈。那時候,你就成佛瞭!

點評:作者37過謙瞭,一個沒有基本原則的人,是很容易失去道德底線的,是隨風倒的墻頭草,很顯然,37的原則性很強。關於底線問題,引用閭丘露薇的一篇文章做個補充:

每個學期給新聞系的學生上課,總是要遇到這樣的問題:如果日後工作,現實和課堂上學習的東西對立和沖突,該怎麼辦?

其實這也是我一直在問自己的問題,也經常被采訪我的同行們問到:作為一個媒體人,如果現實和理想產生對立和沖突,該怎麼辦?

我沒有辦法給學生們答案,我唯一可以分享的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會設定一條底線,隻要不觸線,那我會繼續堅持在這個行業,這個崗位,因為我會覺得,堅守的付出,比離開,對這個社會更有幫助,因為我還存有希望和期待,期待自己還有其他人的堅守,可以一起把底線慢慢的推高。

如果說,十八年前,當我開始媒體人這份工作的時候,我的底線隻是不說假話,那現在,我的底線設定在盡量多的說真話。這樣的底線很卑微,我知道,也因為這樣,會遭遇很多人的批評,認為過於犬儒,但是每個人努力的方式不同,有的人選擇對任何事情都不沉默,有很多同行的底線比我遠遠要高,我敬佩他們,但是此時此刻,我接受瞭被動選擇對有些事情保持沉默的現實。

我知道我的選擇讓我可以安全一些,也知道我的選擇讓我被很多人看不起,我沒有後悔過我的選擇。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底線可以提升,而且我也相信會有那樣一天。

但我知道一點:底線的改變隻有向上,不能夠向下,因為一旦突破,隻會一低再低,一個人也就再也談不上原則。如果,一旦底線被突破,我會怎樣?我說過,我會離開,因為那個時候的堅守在我看來已經毫無意義,隻剩下虛假的自我欺騙和幻想。

遭遇理想和現實的問題,在中國內地,來自於權力對媒體的監管,而在其他沒有新聞管制的地方,會來自於資本,當然,很多時候,資本的背後,依然是權力。

看到對當年香港亞洲電視六君子之一的前輩的采訪,他說瞭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話:“那時社會氣氛、經濟情況不同,我肯定會找到工作。如果換瞭今日,辭職3 年也找不到工作,我或者會後悔!」

在這個過來人眼中,君子和英雄,也許都要靠時勢來造就,不過也確實沒有錯,對於一個新聞人來說,底線可以設的多高,自己的勇氣可以有多少,需要公眾和社會的支持,隻有這樣,才能夠和權力以及資本抗爭。當年六君子辭職,每個人都有好幾份工作追著他們,但是如果放在今天的香港,老板們隻會避之不及。

這很可悲嗎?確實,就好像當美國的同行們在抗爭默多克的擴張的時候,讀者們並不在乎,一些資深的同行選擇離職,就好像在大海裡面滴入的一滴水,掀不起波瀾,但是我知道,他們這樣做,是因為一些事情,已經觸及到他們底線,留守,隻會改變自己。

其實媒體就是社會的一部分,社會毛病同樣會反映在媒體身上,要改變媒體身上的問題,媒體之外的人如果不參與,那註定敵不過資本和權力。

雖然在微博上,媒體人,學者,法律界人士等等,關註著南方周末的新年賀詞事件,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距離社會的大多數,到底還有多遠?如果這算是一條底線的話,是不是能夠堅守?如果不瞭瞭之,然後會怎樣?主管官員是否明白,已經慢慢提升起來的底線一旦被突破,那對於一傢媒體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