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上的孤獨

2016-08-13 17:22:49

文/Chen Aibing

這本是一個平常的日子,心裡卻是無比的寂寞。

樓,高樓。窗外的月分外明亮,遠處的燈火依舊璀璨。

屋內,卻是一燈如豆。

開門的剎那,孤獨就像等在屋內很久瞭,起身與我打招呼。我打開燈,讓光線充滿這屋子;我開電視,讓聲音充滿這屋子;我甚至想打開爐灶,生火隨便煮點什麼,讓氣味充滿這屋子;可我清楚,這些都無法替代內心深處的渴望,也無法驅散深潛入骨的孤獨。

我的屋子就在高樓上。我一直習慣說屋子,而非傢,因為這裡沒有我的傢人。我曾經很喜歡高樓,也期望住在高樓。如今,人在高樓,心裡卻是別有一番滋味。

高處,總是比較浪漫。商紂王也曾起高臺,取名摘星樓。登高望遠,視野開闊,俯仰之間,心曠神怡。清風入堂,更是愜意之極。可高處也有不好的地方。高處離地面太遠,不接地氣。看不見窗外樹影森森,也聽不見窗外夜雨瀟瀟。

去年年底,朋友喬遷新居,在底樓。上海氣候潮濕,到瞭黃梅時節,一樓的屋內常常長黴斑,氣味也不好聞,所以我不太喜歡。但到瞭朋友傢,看到他傢門前的小院,一桌四椅,窗明幾凈,而隔壁鄰居更是在院子裡栽滿瞭花花草草,還搭瞭秋千的架子,門前亦有樹,因風搖擺。我浮想聯翩,在這樣的院子沏壺茶,聊聊天,該是多麼的好。

我不禁又念起傢住一樓的好。我告訴朋友,我很喜歡你傢的院子,但又不喜歡住在一樓,有什麼辦法可以兩全。朋友笑道,那你隻能去買別墅瞭。我聽瞭大笑。放在十年前,我也會笑,笑聲中定是自信滿滿。人在很年輕的時候,如同枝頭的嫩芽,將發未發,總以為今後的路一切都有可能。既然如此,別墅也是有可能的。生活,有時候會將不可能變成瞭可能,但更多的是,將可能變成瞭不可能。隨著年歲漸長,路是越走越窄,年輕時候的幻想就像一個個肥皂泡,一個接一個地破滅,而負擔,卻像滾動的雪球那樣一點一點爬上雙肩。平凡人,別多想,也沒有什麼不好。

朋友,大多結婚瞭,或者準備結婚,而我一直孤身一人。我其實並不害怕孤獨,正是因為我能忍受孤獨,所以至今孤身隻影,還能活著。如果我一點都無法忍受孤寂,一個人就活不下去,那麼今天坐在這裡的我定是與人成雙成對瞭。

於我而言,一個人的生活其實還算好,自由自在,無牽無掛。孤獨的感覺也不是常有,隻是如同浪潮,時起時落。往往不經意間,或是酒後醉夢,孤獨感才會在心底湧出,那時候心裡就像這房間一樣,空落落的。感覺自己就像是離枝的黃葉,無根的浮萍,漂泊流離。好在還有“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午夜人尤未醉,誰來跟我幹杯?”這樣的句子,能安撫我心:孤獨的人不隻你一個。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心孤獨,胸中有解不開的結,可高歌,可狂悖,可縱情,可醉酒。排遣孤獨感的法子雖然大多不管用,但也隻能去找些不是法子的法子。

上周五晚,與同事去酒吧。酒吧裡的音樂震耳欲聾,燈光幽暗,酒氣四溢,煙霧彌漫。裡面有許多跳舞的女子,昏暗的燈光下,肌膚如雪,穿的極少,跳的極好。出來的時候,已近午夜,幾欲耳背。

嘈雜,是為瞭享受安靜。忽然覺得,屋內的安靜也挺好。

點評:對於孤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註腳,如果你也不認為孤獨是那麼可怕的東西,那麼不妨學會品味孤獨,去體驗孤獨裡的喜悅,坦然自己的“孤獨”,而選擇“優秀”。如此,是否能體會到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晏殊、歐陽修和辛棄疾的詞句比作人生的三種境界呢?初出茅廬時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立定目標之後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一路風塵之時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