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學習卻不能提高的癥結所在[Efforts To Improve Learning Are Not Effective]

2016-08-13 17:32:21

文/Jorywang

回顧起中學生活,應該是一個事倍功半的年代,源於有目標而不得法的狀態。當時候有大量的有夢想的年輕同學們,孜孜不倦的在書本的海洋中努力學習,心懷上一個好大學的夢想。這種夢想支持瞭很多同學能夠日復一日的從枯燥的學習中獲得少量的進步。但是,由於方法論的不得當,造成瞭對心理的巨大損傷。這一切的原因最重要的是缺乏一個有方法、懂戰術、大處看戰略,小處抓細節的老師的指導。

其實中學的知識及其少量,最重要的應該學到的是一個優秀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很可惜,這部分隻有我們上瞭大學才在更高層次的老師身上學到。如果比較早的掌握瞭一個不錯的學習方法,中學的學習應該是非常輕松的一個過程。而回想起中學時代,我們身上其實犯瞭很多錯誤。細細想來應該有下面的一些問題:

1.隻見樹木,不見森林

很多下課很勤奮的學習,離開瞭課堂也在研讀課本,表現的異常努力。但是,他們往往是著眼於一個或者兩個知識點。這種知識點,沒有知識框架的基礎和知識結構的完善,是一點生命力都沒有的。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這樣的:

一個課結束後,先把這節課的思路整理一下,隻回顧結構,不想細節。結構的正確,常常保證你不會跑出應該有的框架體系。

之後不要急於看課本再做題,要先做題,再查課本。課本應該有兩個功效,一個是幫助你整理結構,另一個是幫助你查閱細節的知識點,加深理解。另外,做題的時候要找好題,什麼是好題呢?一部分是課本緊跟著的練習題,另一部分是來自老師的推薦,推薦的好不好,要看老師的水平高不高。這個後面會加以論述。

最後,養成階段性的回顧習慣,比如學期中瞭,把這個半年學過的東西都拿過來細細的梳理一遍,也同樣是從框架結構入手。

2.克服外部幹擾的能力

中學的學習,其實很多時候有很多來自外部的誘惑,比如愛情、比如競爭、比如親情、比如偶像……這些看似和學習無關的課題,緊緊的影響瞭你在主業上的精力和控制能力。如果一個坎過不去,會導致學生對主業的無比困頓。當然,除瞭自身的不斷努力思考之外,加上傢長有效的引導也是至關重要的。可惜,很多學生傢長對這些問題本身沒有想清楚,更談不上合理的引導瞭。

3.開放的心態和團隊作戰

中學的時候,由於競爭很激烈,大傢常常拼的你死我活,何談合作?其實,這是不對的,相對於整個省來說,整個學校和整個班級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大傢要加強對學習方法的交流,加強彼此之間優秀學習方法的互相幫助互相分享。這樣,雖然貌似在學校你的成績不好,但是由於分享的加強,造成整個學校的實力增強,即使你在自己的學校排名很低,但是到瞭另一個學校,可能就是出類拔萃的。而最後的結果恰恰不是考察你們一個學校的。如果一個班的學生都能上清華、北大,那麼這也是何等的榮耀和快樂。

這種心態如何培養呢?學校應該多做一些學習方法的交流會,其實,雖然不同的學習科目,但是方法是一樣的。在正確方法的指導下,野百合也會有春天,而且,整個集體由於建立瞭分享的機制,人際關系也會比較舒服、快樂。

4.來自顧問團的力量

其實,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老師應該是學生的顧問,不要讓老師綁架瞭學生,推動學生走。可惜,很多老師由於水平不足,常常綁架學生。他們推薦瞭錯誤的習題,錯誤的方法。如果把學習的過程比作一個戰爭,老師應該是學生的參謀長,老師要做好學生的顧問,這種顧問來自:學習方法、外圍價值觀、專業技能等幾個方面,才是合格的老師。

說瞭這麼多,其實,回頭看看,似乎我對學校要求的太高瞭,而且,這樣的條件,這樣的師資力量,需要的人才成本也是非常之高。不過,作為一種純理論的探討。回憶一下青澀的中學,似乎還是有一點點借鑒,也許,今天的孩子比我們更幸運!

原文:努力學習卻不得提高的癥結所在[Efforts To Improve Learning Are Not Effective]

點評:學習是否有成效,取決於兩大因素,一是願不願學,二是會不會學。前者屬於學習動機問題,後者是學習方法、策略。肯努力,那麼學習的動機就不是問題。然而,學習,隻有勤奮是不夠的。自己認為認真學瞭,並不是學習好的必要條件,學習是一個復雜的認知加工過程,努力學瞭、做瞭,可是加工系統不一定能有效的加工成為知識,知識也不一定就很好的轉化為能力。或許我們可以從Jorywang的建議裡找到方法,從一個有建樹的事情入手,慢慢把建立起自己知識系統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