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81)心若浮沉,淺笑安然

2016-08-13 17:41:59

思辨:

    做你沒做過的事情叫成長,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叫改變,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如果你向神求助,說明你相信神的能力;如果神沒有幫助你,說明神相信你的能力。 ——相信自己女人,大美為心凈,中美為修寂,小美為貌體。男人,大智為信仰,中智為克己,小智為財奴。富翁拿瞭三塊大小不一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若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選哪塊?青年回答:最大的。富翁把最大的遞給青年,而自己卻吃起最小的。富翁很快吃完瞭,拿起桌上的最後一塊西瓜吃起來。青年明白瞭:富翁吃的瓜雖都不大,加一起卻比他多。工作的四層境界:①謀生:人首先要解決吃飯,有份工作來生存,這是工作的基礎階段。②事業:當吃飯不是問題,工作慢慢成為事業,變成精神上的追求和取得成就感。③快樂:工作著是快樂的,感到工作充滿樂趣。④忘我:自己與工作完全融為一體,工作已是生活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雁群休息時,必有一雁放哨,叫雁奴,輪流擔任,稍有異動,鳴叫示眾。一人獵雁數次,皆無功而返。後想一法,徑直奔雁群,待雁奴鳴叫後隱藏。群雁逃逸 數次發現無異情,遷怒於雁奴,後竟群而啄之。雁奴悲嘆無語,待獵人再近,隱而不發,群雁死傷過半。世道亦如此,忠誠的被誤解,被誤解的不堅持。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並不是失去瞭一些朋友,而是我們懂得瞭誰才是真正的朋友。不懂時,別亂說。懂得時,別多說。心亂時,慢慢說。沒話時,就別說。如果你想知道你的過去式,看一看你現在的狀況;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來式,看看你目前的行為。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大傢現在都在說奮鬥,我覺得奮鬥是一個尤其需要謹慎的詞。在這種跟隨大傢的奮鬥中,很多人都找不到自己瞭。——李玉我願意成為“既……又……”的人,而不是用幾個標簽就能形容完的人。各向同性,君子不器。——秋水

心理:

    原諒是容易的。再次信任,就沒那麼容易瞭。安寧,在工作中是找不到的,它也不在歡樂中,也不在這個世界上或者這所修道院中,它僅僅存在於人的靈魂裡。 一一毛姆《面紗》不要欺騙自己,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在“最後關頭”會表現得最好。你做不到這一點。沒完成的任務會一直潛伏在你的潛意識裡,這不會消除你的壓力,相反你會感到壓力越來越大。某件事非常重要,而且是必須要做的,即使你討厭,你也一定要去做,現在就做。——約瑟夫·費拉裡人就像寒冬裡的刺蝟,互相靠得太近,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又覺得寒冷;人必須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過活。——叔本華不安感是人生的支柱,一切事情的因由。年輕時放縱的日子,也是來源於此。尋找刺激和不同的狀態,因為害怕生命空空落落,惟恐那邊有更好的景致, 更迷人的愛情,更純粹的人生,於是便怎麼也不肯停下腳步,匆匆扔瞭手邊的一切向前急奔而去。後來才知道,沒有更好的東西瞭。這裡沒有,那裡也沒有。——廖一梅我們確實活得艱難,一要承受種種外部的壓力,更要面對自己內心的困惑。在苦苦掙紮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會感到一種生命的暖意,或許僅有短暫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奮不已。——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如果遭受苦難,痛苦是無法消解的,你不能崩潰,不能發瘋,不能死,要像鋼鐵一樣地好好活下去。在這個世界既沒有幸福也沒有不幸,隻是一種處境和另一種處境的比較,僅此而已,惟有經歷過最大厄運磨難的人,才能感受到最大的樂趣。必須想到死的痛苦,才能懂得生的快樂。——大仲馬《基督山伯爵》二戰時,一猶太傢庭遭到迫害,大兒子和小兒子分別去尋求幫助。大兒子去找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小兒子去找自己曾幫助過的人。結果卻是大兒子獲救,小兒子被出賣。愛你的人會一直願意為你付出,你愛的人卻不一定願意為你付出。在現實中,真正對你忠誠的都是曾經給過你恩惠的人、愛你的人。想起小時被一同學顛覆的事:我們面對兩根烤地瓜,一大一小。我貪圖大的,想到都學過孔融讓梨,就使詐說:你先挑!他一下抓起大根的。我譴責他,他問,你會 先挑什麼?“像孔融一樣是小的。”“現在就剩小根的呀,有什麼好氣的?”——這事有助於我後來理解“絕對無私是種欺詐”,私是永恒人性與動力。——@連嶽不會安慰別人,是因為想到自己如若到瞭那步田地,也決計聽不進別人的安慰。——@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