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的混沌與重組

2016-08-13 17:42:17

如果你足夠強大,你就不會把幸福押在別人身上,你會自己創造幸福或者給別人帶來幸福。而變得強大的途徑就是學習,就是讀書,學一切東西,讀任何想讀的書。

追求不需要的東西,是謂貪婪。一達到目標就立刻追逐下一個目標,而不懂得暫停下來慢慢享受,其愚蠢就像辛苦做好瞭菜肴便立刻倒掉一樣。

一個人思維的寬度和深度決定瞭自己發展的力度。

善與惡、正與邪就像一對同生共死的孿生兄弟,永遠在光明和黑暗的道路上同行。惟有保持或增加對物質科學世界、情感靈魂世界、人文社會世界的探索,才是擴展思維的根本之道。

一、 思維混沌

你的大腦是你唯一的工具,要正確利用這個工具,唯一的途徑就是去瞭解它。與很多人的直覺相反,實際上我們的思維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陷和陷阱,我們解決日常問題的思維方式也並不總是最優的。

人總喜歡沿襲以往習得的經驗,並通過類比進行外推。我第一次在一個地鐵終點站坐地鐵的時候,看著從遠方開來的地鐵,我心生疑惑——“這車每節車廂都這麼長,待會怎麼調頭呢(我沒看到鐵軌終點有一個大大的供調頭的U形彎啊)?”當車開動的時候我終於意識到原來車是可以往兩頭方向開的。

人喜歡從關聯當中尋找因果,有一次我和老婆去銀行取款,到瞭ATM室的自動門口,我開玩笑地拿著手頭的飯卡去刷瞭一下,然後——門居然開瞭。我頓時來瞭勁,立即得出一個結論:這個刷卡裝置不安全,至少不是能夠專門識別銀聯的卡的。我甚至飛快地泛化出瞭一個更具一般性的理論來解釋這個現象:即可能所有帶有磁性的卡都可以用來開門。老婆看我得意洋洋,就潑過來一盤冷水:不一定是你的卡刷開的啊,你不刷卡試試看。我不信,說怎麼可能呢,心想我刷卡,門就開瞭,還有比這更明顯的因果關系嘛。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我走出門,這次沒刷卡,門也開瞭——原來是感應門——原先這個ATM室的確是刷卡門,但後來改成瞭感應門,刷卡的那個裝置隻不過沒拆掉殘留在那裡而已。

總的來說。

人類的思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捷徑,每一條捷徑都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降低瞭大腦的認知復雜性(籠統的看一個問題要比細致的分析簡單得多),有助於迅速做出絕大部分時候都正確的判斷;但另一方面,它也常常導致人們把大部分情況下成立的法則當成瞭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可以說,有多少捷徑,就有多少條謬誤。

人類的情緒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的思考。比如,如果你憎惡一個人,你往往就會反對他的所有立場,反之亦成立。

人類大腦經過長時間的進化,先天就具備一些特定的“思維定勢”,以使得人類能夠在面對進化過程中經常出現的適應性問題時能夠不假思索的做出迅速的反應。人類不可避免的受著各種各樣的偏見的影響,這些偏見有些是有一定適應價值的“思維定勢”(如事後聰明式偏見),而有些則是大腦的認知機制的“缺陷”。

二 、思維一體化

人的創造活動離不開思維。如果思維方法不能納入創造力體系和創造活動的需要,那麼,琳瑯滿目的思維方法將失去它們的運用價值。通常,一項創造活動需要有相對合理的目標,有相對可行的方法,有相對有效的組織方式,以及能滿足活動需要的資源配置……

如果目標不合理,就很難產生可行性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可行,就不可能構建有效的組織方式和執行體系;如果組織方式不合理,就很難科學地進行資源配置;如果資源配置不科學,就達不到良好的執行效果……

創造力是思考力的對象化過程。思維一體化水平是思考力體系的完整性和思維方式完善性的具體反映,如果缺乏必要的思維一體化水平,說明思考力體系的完整性和思維方式的完善性存在缺陷,那麼,在創造活動過程中就會產生認識上的盲目性、操作上的紊亂性以及資源配置上的浪費性。例如,人們經常出現的顧此失彼、眼高手低、事後諸葛、紙上談兵、執行力不足等現象,很多情況下都與思維的一體化水平有關。

要提高自己的創造力水平,必須提高思維的一體化水平,要提升思維的一體化水平,必須對目標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組織有效性、資源配置科學性進行有機整合。

一個人思考力體系的完整性程度,決定瞭他對事物認知的科學程度;一個人思維方式的完善性程度,決定瞭他對事物把握的合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