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47:42
關註好孩子的社交環境,男孩子不是混在男人堆裡就是安全,女孩子不是混在女人堆裡就安全。防止小孩被不良引誘和侵犯,真的是父母的職責,否則事後再去追悔也彌補不瞭小孩的心靈創傷。現在社會環境那麼復雜,傢長們,你知道你的孩子在跟誰聊天,進瞭什麼群?上瞭什麼網麼?如果第一個帖子中被侵犯的男童的傢長能早點關註孩子的社交圈,也許就能在傷害發生前制止。但是世界上,“如果”隻是事情發生後的假設和警醒。
請給孩子完整良好的成長氛圍
以前看過一篇科技文章,很多魚具有“性逆轉”的特性。一群雌魚中,如果缺少雄魚,會有一條強壯的雌魚慢慢轉變為雄魚,擔負好保護好其他雌性的責任。在一些調查和案例中,一些農村多女孩沒有男孩、或者小弟弟十分年幼的傢庭,父母沒有文化,或十分重男輕女,或老實軟弱,一群女孩子在外被其他有男孩的傢庭欺負,姐妹中就會出現一個出來打架鬥毆的女孩,像男孩一樣行事,像男孩一樣作風,目的是為瞭保護好自己身後的姐妹,這種女孩成長起來也容易產生性別認同障礙,因為她的性別意識一直定位在男性,男性是強者,女人是弱者→自己要做強者,要保護女人→我是強者,我要做男人→我是男人,被困在女人的身體裡。還有一些重男輕女、有男有女的農村傢庭,母親隻關註男孩,缺乏母親關愛的女孩子很容易在長大後迷戀女性的乳房,以彌補成長期母愛的缺失。在這樣的事件中,如果不是父母保護角色的缺失,對孩子照顧不周,這樣彪悍的產生性別認同障礙的女孩就不會出現。
在天涯論壇中,曾經有一個受寫自己如何在成長路上成為一個受的故事:自幼單親傢庭,母親強勢脾氣火爆,生活不如意就揍孩子,讓他十分厭惡女性,同時父親在成長過程中的缺失,讓他開始尋求年長男性的溫暖和疼愛,彌補自己的幼年的心理遺憾。在加拿大分屍案中的受害者林俊,據某些爆料說也是單親,小時候母親強勢脾氣火爆,他經常被揍。同樣,也有女孩成長在隻有父親的單親傢庭,從小缺乏母愛,長大後自然會尋求女性的溫暖尋求幼年的心理補償。許多同的產生跟傢庭成員角色的缺失,以及傢庭溫暖的缺失有關。如果你是一個帶著女孩的單親父親,或者是一個帶著男孩的單親母親,想過如何給孩子完整和良好的成長氛圍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選擇的道路。相對於大多數主流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一些小眾的生活方式和道路還是比較艱難的。對於一些天生的或者因為後來種種原因已經堅定自己道路的人我表示尊重,隻要不危害社會,不妨礙他人的生活方式誰也沒有權利去幹涉。但在絕大多數孩子還是陶胚,還沒有定型的時候,身為傢長的你,是否應該想想如何去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別教育,保護好他們,讓他們的未來走得更順暢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