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後半部

2016-08-13 17:50:16

《少有人走的路》—— 不是所有書光聽名字就知道是我想要的,但我要的一定有我喜歡的名字。

文/楊依拉

這本書沒有任何宣傳,僅僅以口口相傳的方式,得到瞭眾多人的推崇,我一直堅信,大眾普遍所愛的,一個高雅,一個低俗,但它們都是真理,隻是一個是正面形式,一個是反面教材。

這本書對於我最大的意義在於,它證明瞭在世界各地,都有人踽踽獨行,行走在人跡罕至的心智成熟之路上,而且默默走過瞭很遠的距離,正如作者所述:讀者感謝作者減輕瞭他們旅途的寂寞,也讓他們堅定瞭前進的方向,而作者也要因同樣的理由感謝他們。

我在網上搜瞭一些書評,很多摘抄段落,都是此書前半段的,但你知道嘛,這本書的後半部分才是精華,作者寫出瞭他的未知。是的,人生就是一個未完成的狀態,即便能寫出這些真知灼見,也不代表你就能完美的做到,但是已經在高處瞭。你可知心靈的力量不斷積聚,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孤獨感,正是“神交”帶給我們莫大的幸福,才支撐我們鼓足勇氣,寧可忍耐孤獨,踽踽獨行。

1.我堅定的認為,對於別人交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舊習,采取冷靜的懷疑態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科學本身也很容易成為文化偶像,我們本應保持懷疑的態度。

我現在才知道對很多事情的理解很慢,是因為我總保持懷疑的態度。至今我仍然不明白在我眼中聰明的他們,為何如此虔誠的信仰宗教,我知道有信仰會讓人變得強大,但那不是教條主義,那些流於形式上的東西讓我覺得虛偽,可能是我還不能脫俗,當我擺脫瞭物質的束縛,我想我會選擇佛教為根基理念去崇尚,會研究一些佛教根本的東西,接觸一些真正意義上的佛教教徒,但佛在我心,那些在我心中趨於形式上的東西,一概不屬於我的義務范疇。這些懷疑,讓我有瞭對未知的思考,我不能肯定他的正確性,但是心中自有瞭方向。

教條主義,這讓我思考到另外一個領域,一些自身的經驗總結,要想作為普遍的教條傳授給別人,是不能強加於人的,為什麼武林秘籍就那麼幾字真言;佛說全是虛虛實實,天機不可泄露;為什麼幾千年總結下來的真言俗話,還是有人要犯錯,犯過錯後才知道這是真理?因為人隻有到瞭那樣的認識高度,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而那些沒有成長起來的人,強加於他一些教條觀點,他可能會理解錯誤,走向歧途。

同樣,思想也不可強加於人,每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一樣,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句話:看不慣別人是自己修養不夠,但並不代表不同人生觀價值觀,就不能幫助別人成長。當你的心態不再是想改變別人,而隻是幫助別人成長,你就不會看不慣別人。

2.如果你更多地瞭解自己,就可以發現,你的潛意識——這個你所知甚少的“自我”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它的神秘性超出你的想象,潛意識就是上帝,我們內心的上帝,我們是上帝的一部分,上帝一直與我們同在。

這讓我想起陳坤的傾聽內心聲音,不就是找到潛意識的心聲嗎?這些自身悟出的東西,用以科學的理論總結出來,更加讓人信服,堅定,激動!好想問問陳坤看過這本書嗎?如果你沒看,我想當你看到這本書時會有多麼驚訝!

3.對於潛意識這一神秘領域,夢,是其存在的最好證據。

我相信這些未知領域的強大,那些像宇宙一樣廣闊無際不可探索的領域,同樣存在於我們人類的思想,我們的生活的環境中。

4.以抑鬱癥為例,很多病人的潛意識中有著某種無意識的被壓抑的欲望:主要是性欲和憤怒,消極的情感不斷積聚,使得他們患上心理疾病,所以潛意識領域就是心理疾病的根源,它們被意識摒棄和排斥。

這讓我瞭解到我患上抑鬱癥的原因。

5.潛意識時刻渴望與我們對話,我們的言行足以暴露一切,我們經常“說漏嘴”。

人天生敏感。別人無意間的一句話,會給人帶來巨大的影響,有的甚至改變一生。而我也經常說漏嘴,每當那個時候就對自己加倍譴責,覺得暴露瞭自己內心的邪惡。說實話,這本書的前半部分看得我有些害怕,書中很多病人的一些病態我都有,但仿佛他們病得更嚴重更具體,以致於做瞭很多不正常的事,但看到後面,我瞭解到這些病態是很普遍很正常的,這是人性。明白瞭這些,我希望能更好的處理自己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