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51:51
Jorywang的投稿。
原文:男怕入錯行?
古語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工業革命以前,無疑有其傳承的道理和意義,我們常聽說某傢孩子入瞭佈匹莊,一幹就是20多年,前三年還得賠本賺 吆喝,學個手藝不掙工錢。然而,在科技進步的今天,尤其是信息科學的發展之快,使得各類學科的分化日趨明顯,常常飛機火車上碰到某某某研究所的某某博士, 說起研究領域來,多是螞蟻一窩下幾個卵,飛機輪胎怎麼更快打好補丁,太空垃圾激光銷毀等等。所以,他們自己也有深深的憂慮,萬一這行業不好混,市場不夠 大,國傢不給經費補助可咋辦啊?
所以,在改革開放後的一代人,以我長大瞭要當科學傢的雷同標準答案為使命,成長到瞭今天。發現進入和退出一個行業遠沒有自己最初的設想在裡面,隻有巨大的沉沒成本讓我們不敢輕言放棄。然而,換行真的就那麼難麼?
先來看看前輩們吧。他們的路徑大約是這樣的:從小就進入某行當從學徒做起,15歲出門入行,苦苦學習3-5年後,掌櫃的開始給點工錢瞭,慢慢再搞個 3-5年,如果小夥子悟性好,又不是掌櫃的本傢人,就收做幹兒子或者收為女婿,之後傳授最核心的技術,再學個3-5年,30而立瞭,成瞭新的當傢人。從這 個成長流程看,其實獲得信任的過程和被接納的過程要長於學習的過程。這也是因為古代沒有專利保護制度,所以當傢人特別害怕丟瞭手藝,如果不能確認繼承人的 忠實可靠,寧可絕傳瞭也不能丟瞭專利技術。
再看看現在的大型跨國企業。他們的路徑大約是這樣的:去一流的高校招聘一幫號稱是白紙的年輕人。帶回傢開始馬拉松一般的集訓。恨不得把公司裡面最保 密的技術傳授給他們,目標就一個,快點學習,快點上手,快點去幹活兒。咦?這是怎麼瞭?大度的像個慈善傢。是的,因為現代企業制度在專利、職業研發、品牌 等多重外衣的保護下,對人的信任得到瞭法律的保護。因此,學習的速度和效率也就得到瞭巨大的提升,以適應現代企業的高速發展。
通過這樣的對比,我們驚人地發現,入行的學習成本在大幅地打折扣,甚至被雇主分擔。但是,這就要求每一行的新進入者快速地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知識,能融入一個行業,並利用自己的特質做出貢獻。
然而,標志一個人是否真正入行,除瞭你能兜售一些專業術語外,還需要你把行業大牛和行業中牛們如同老朋友般地掛在嘴邊。這是你能否融入一個圈子的人 脈保障。同樣和古代不同的是,由於傳媒業的發達,也會讓你快速瞭解大佬們在幹什麼,也能快速把你包裝成一個大佬加入他們的隊伍。因此,如果你有包裝的基本 素質和潛力,融入一個圈子的速度和時間都不會太久瞭。
通過上面的分析,現在入行就好比你拿你自己的“勞動力資源”作為現金購買“行業前景”這樣的股票。你可以玩長線,可以短炒,可中期持有,甚至可以空倉觀望。但是,如果說最怕出手買錯股,我想如今已經不是那樣的歲月瞭。在一個豬都能三個月催熟的年代,人咋能怕入錯行呢?
不過作為生性喜歡安定的人類,還是本分一些比較好,畢竟拿到瞭茅臺這樣的好股票,也得耐得住漲漲跌跌的寂寞。
點評:借此篇也想聽聽大傢對下面這封郵件的看法(隱去公司的名字):
心情異常地低落,無力改變身邊的這一切。也許我的低落是因為身邊的一切,又或許是因為自己的無力,誰又知道呢?要弄明白一件事情是非常復雜的事,真相是什麼,沒有人知道。
來***公司已經快一年瞭。這一年,我們拿著1200元的底薪,15元/天的夥食補助,100元/月的話費補貼,渾渾噩噩地就這般荒廢瞭。我們糟踐著自己的青春,埋葬著自己的夢想。隱忍。度日。空著手來,又將空著手去。來去無痕。一年瞭,就在要辭職之際,向上級領導請示五險一事,竟無人管理。想去勞動局仲裁,卻因***公司屬央系國企,勢力之龐大恐怕結果也是官官相護;想過去電視臺曝光,卻因***公司遍佈爪牙,最後終究也會是不瞭瞭之。索性聽天由命,任人宰割。
但心又有不甘。父親說過,凡事切勿強出頭,槍打出頭鳥。討厭這類厚黑。忽而想起林語堂先生一句話,“不是英雄灑熱血,神州誰是自由民?”興許,要想獲得自由就得拋頭顱,灑熱血。不經一番風徹骨,怎得梅花撲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