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理性太近靈魂太遠

2016-08-13 17:56:39

然而,隨著對經濟學瞭解的加深,我日益清楚地認識到,現實世界並不那麼完美。自由市場擺脫不瞭囚徒困境的詛咒,也解決不瞭世代交替中的動態無效率。面對信心的崩潰和傳統的限制,市場更是無能為力。

或許更為重要的是,人類並不總如理論假設中那般,是謀求私利的理性個體。我們會為瞭已經丟掉的門票失落良久,會為瞭素不相識的同胞奮不顧身;我們前一天還 立志減肥今天又會胡吃海喝,我們對小概率事件從來沒有正確的理解。“理性的生物”,這一形容有時候近乎嘲諷。畢竟理性隻是思維之海上露出的冰山一角,暗流 之下不可捉摸的潛意識才是生活的真正主宰。就像社群主義者所說的那樣,我們都被鑲嵌於成長背景之中,都隻是歷史和文化的奴隸。

對於人類來說,經濟效益並非生活中唯一重要的東西。我們是背負著靈魂的存在,我們不僅渴望富足,更渴望愛、正義和安全感,而這些都無法簡單地用效用函數來 加以衡量。自由當然也是不可或缺的價值,然而自由的程度,卻要由理性力量的大小來決定。在要求毒品合法交易的自由之前,我們最好先捫心自問,自己是否能夠 抵禦毒品的誘惑;在反對金融監管的時候,也最好先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在投資方面足夠精明,從而絕不會被推銷員的花言巧語輕易蠱惑。自由從來不是沒有代價 的,若把人類想象得過於理智和完美,則自由也會成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這一年來,在網絡上和現實中,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舉起瞭自由至上主義的大旗。他們鼓吹小國寡民,反對各種形式的政府幹預,對凱恩斯主義嗤之以鼻。我於經濟 學隻是初窺門徑,對政治哲學更所知甚少,因而無力對他們的主張一一作出評判。我隻想在此表達我的一點隱憂——畢竟,任何東西推到瞭極致,多多少少都會帶來 一些問題,我想自由亦然。我們不應該忘記哈耶克在晚年對我們的提醒:要時刻警惕“致命的自負”。對於理性和自由的過度信任,或許,也隻是一種“知識的僭 妄”?任何社會科學,歸根到底都是研究人的學問,若離理性太近,離靈魂太遠,則理論大概容易做的精致,但現實意義恐怕要大大地打個折扣吧。

理性和靈魂如同一對雙生兒,二者的糾纏與爭鬥,貫穿瞭人類的整部歷史。在昆德拉筆下,它們被稱為重和輕;而在尼采那裡,則被叫做日神和酒神。理性的缺席通向迷信和瘋癲,而靈魂的失落則導致冷漠和虛無。在這個科技主宰的時代裡,我們太容易相信理性的力量,從而沉迷於功利的計算,以致忘記瞭靈魂的存在。可是, 符號、機械和邏輯終究不能代替情感、體溫和信仰。在通往幸福之門的航程中,理性是路燈,是船槳,是橋梁;然而,隻有靈魂,才是那可以揭示最後謎團的金色鑰匙。

原文地址:http://blog.renren.com/blog/239664813/80287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