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58:51
1. 為別人設計,自己卻中瞭圈套
大一的時候被分到瞭設計一班,而後到瞭現在的視覺傳達班。很慶幸,也很堅持自己的選擇,因為是自己當初分班時的決定。(在這裡我想請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回到電腦桌面,對著桌面上的設計軟件微笑一下,是它們陪伴我們走過多少個日日夜夜;不是學設計的請你遇到學設計的也對他微笑一下吧。)畢業後如果同學們還在從事設計的話,我想大傢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為別人做設計。話說到這,其實“設計是什麼”我估計很多學設計的同學包括我都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上個月因為要進行畢業論文創作,我從圖書館借瞭幾本與論文寫作相關的書籍,其中有一本是偶然在書架上看到的,是日本中生代國際著名設計大師原研哉寫的《設計中的設計》,其內容開篇就提到瞭“設計是什麼”這樣一個問題。說句實話,看完整本書我都沒記住這個含義,但我不覺得是個遺憾,我發現其實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藏在每個人腦袋中的設計都不一樣,這就無所謂“設計是什麼”這個概念瞭,話說回來就是中瞭思維的圈套。
2. 人生一開始的路就這麼窄
相信每一個人基本上都是這樣的。讀小學時離傢很近,讀中學時,離傢遠一些,讀到大學,世界各地瞭。我不知道你在看標題時是怎麼解讀這句話的,如果你覺得是在抱怨,那麼請您就此Pass這一段的閱讀。我是這樣給這句話斷句的:人生一開始的路/就這麼窄。這是一個起點,走到現在,無論我們是獨自而行,還是結伴而行,我們都把離傢的路走得寬瞭許多,遠瞭許多… …
3. 自信不自大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身邊有不少同學朋友說我是“超自信”的那一種,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被冠以這樣一個“罪名”。好吧,既然這成瞭我個人的代名詞,我將樂此不彼的收下這個標簽。我並不覺得超自信有什麼不好,因為這是稀有物,難得啊!前些天,看瞭一本樂嘉寫的《跟樂嘉學性格色彩》的書,順便好奇的測瞭一下自己的性格色彩,結果不是典型的某一顏色人物,而是由兩個顏色組合的互補性格,有點奇怪的是我剛好也是AB血型,真的湊巧瞭。人說萬事有個度,我就在想哪天不高興瞭,我就不知道這份自信到瞭社會上還能堅持多久,當然這是一句玩笑話。我之所以展現出自信,那是我對比之下有70%的暗示心理,而且隻要70%就夠瞭,其他就讓它順從天命瞭,我做不到一百分,而且我從小到大也沒得過一百分。我隻認準自己證明過的,但並不是認準瞭就能做得到,因為如果是團隊協作,少瞭成員再超自信也隻能證明“罪名”不成立。
4. 沒有結果的因為
“我們都是好孩子,最最善良的孩子… …”,聽到這首歌時我不禁開始感慨成長太快,而且還要繼續成長,結果怎樣隻能用四個字形容:世事難料。記得在“閱讀讀書”好像看到過有一句這樣的話——以前總聽說學生時代的愛情是多麼的單純,當時不相信,畢業瞭才知道。我不知道走上社會是不是很快就能感覺得到,這句話的現實性有多麼的強烈,但我知道這起碼代表瞭寫這些文字的作者和社會一部分人的心聲。有時在想哪天真擁有瞭很多的財富,而兩個人卻都是因為現實沒能在一起,不知道還要那麼多Money幹嘛,那時該有多後悔,又該躲到哪裡去哽咽。人們總喜歡說後面還有更好的,可關鍵是你找到瞭嗎?還不是被時間委屈瞭自己,即使有,你也是幸運的那一個罷瞭。很多時候說瞭那麼多的因為,就是為瞭圓這件事情的慌。我們騙瞭自己,相信後面還有更好的。要說更好,如果打一個電話問你在哪,倒不如還沒接通電話就悄悄地來到瞭你的身旁,這樣如此甚好。
(我們處在一個極度浮躁的社會,人也容易浮躁,而其實每一個標題我都希望寫成一篇小文章,但又怕沒人願意看下去,所以我很佩服、也很感謝這些能一字一句堅持看到這裡的每一個人。)
5. 徑直往前走,一刻也不要回頭
永遠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遠,所以不要停留,珍惜擁有。不敢前進是因為我們緊握過去,沒能給現在一個機會。畢業晚宴那天散場時紮堆的同學哭,我想是入戲太深,情不自禁。那天晚宴上我沒有哭,也許是穿越劇看的太少瞭,一不小心喝過頭瞭就喝醉瞭。回來的路上是一路吐回來的,臟瞭地面,卻辛苦瞭環衛阿姨,那一刻仿佛傾吐瞭所有苦水,想盡力不去回想,希望一場宿醉就好瞭,因為不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