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59:32
枝子百忙之中寫的一篇文章,大傢做些回應吧。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是“瘋狂苦幹+不懈堅持”就一定保證你牛起來嗎?答案是一定的,但是有若幹必要的前提條件。不考慮這些條件,那就是盲幹瞎幹白流汗。
第一:認識價值遞減律。
這個世界充滿瞭矛盾。要有成就,必須投入時間。但是很多人生目標的價值卻也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貶值。你投入半天,最後發現就算得到瞭也沒有多少價值瞭。20歲考上名牌大學,今後10年的路都會好走很多,但是30歲時候去上名牌大學,已經不能充分證明自己的能力瞭。因為畢業後本科的出身對人的影響力是逐年下降的。出身不好的,完全可以通過繼續努力來填補差距。等畢業過瞭20年,一流和三流學校出來的同樣努力的人差距基本沒有瞭。所以,為學歷本身復讀n年是不明智的。當你努力之前,要先想想你的目標放在10年後,或者20年後還會不會是你想要的?如果不是,說明你現在就不該為此玩命。
第二:確立有意義的目標。
可以跨越時間因素不會貶值的目標才是有意義的。金錢對青年人很有用,可以投資自己成長;對於老年人,就沒多少用處瞭。所以追金逐利沒有意義。大概判斷意義的標準有三個:1.自己要樂在其中,不以為苦;2.目標對社會對他人有積極意義;3.不以追求名利為最終結果。一旦符合這三點,你努力之初就已經成功瞭。比如你從小立志攻克癌癥難題,喜歡科研,終身致力於此方面的研究。這就是很有意義的事。這個意義不在於你最終發明瞭什麼神藥,而在於你的努力對多數人有意義,就算你沒搞出特效藥來,至少你窮其一生證明瞭各種無法治療癌癥的方法,後人不用重復做試驗瞭。這就是貢獻,你的一生就沒有白過。但如果你的出發點不是真喜歡醫學研究,隻不過想要光宗耀祖,想要挑戰世界難題證明自己有多聰明多強,出於這種想法而頭懸梁錐刺骨,基本上就是白忙。一個人的真實興趣一般跟他的天賦是分不開的。你總有些天生比別人強的地方,或者是從小就感興趣發自內心喜歡的領域。如果不尊重自己的興趣和天賦,而隻關心名利,對社會就沒有意義,你也不會有卓越的成果,你的堅持就是固執和浪費時間。
第三:越無我,成就越大。
青年人容易強調個人努力,我要怎麼樣怎麼樣。其實,你就是超人,憑一個人也幹不瞭什麼。那種隻考慮自己揚名天下的人的發展格局是很窄的。要把自己從成龍成鳳的思想中解脫出來,多註重社會對你的影響。多想想你能為社會解決什麼問題?做什麼事情對其他人有意義?別人也為你做出過什麼貢獻?你的任何點滴成績都包含著周圍人的努力。比如在大學裡學習,不僅是老師給你們講課,食堂也在管你們的夥食,圖書管理員幫你們整理書籍,掃地阿姨幫你們打掃教室……沒瞭這些人,估計很多人吃飯讀書都成問題。所以每種職業都有它的必要性,不該用職業標簽來設定人生目標。找到對別人有用,自己又喜歡做的事,才是你的目標。之後堅持做下去,才能成功。一個人要有大的格局,要不以自我為中心,要關心社會裡的人都在做什麼,自己的目標努力是否可以整合到小到傢庭利益、公司利益,大到社會整體利益中去。當你真正為此忘我工作,可以推動他人利益的時候,你的存在就像必不可少的零件一樣,別人依賴你,你的價值就越大。
下面舉幾個名人例子來具體說明上述觀點。比如童話大王鄭淵潔,寫瞭30年童話,不依附於作協,完全自己養活自己。你能看到他的成功是因為堅持30年隻做一件事。但是換做你30年寫童話,估計就是廢紙一堆。為什麼?首先人和人不同,寫作是他的樂趣和天賦,未必是你的享受。他自動脫離作協,說明他不看中名利。再有童話這種藝術形式需要豐富的想象力,故事面對的是少年兒童,還需要有教育意義,並且還不能像教科書一樣枯燥,要有趣。你的作品不是八卦雜志,過期就沒人看瞭。一代代的少年兒童都可以從他的作品中學到做人的道理,體會出文字給他們的樂趣。他的貢獻超越時間,所以他能成功。
再舉一個例子,比如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我本人很欣賞她,倒不是她的英雄事跡,而是她之前的生活。沒出事之前,她已經活的很成功瞭,這樣的人註定不平凡。從小受傢庭熏陶就立志做老師,上大學就去師范類學校。熱愛教師行業,幹勁十足,不計較名利,什麼編制,工資都不計較。做老師是她最快樂的事情,所以可以堅持5年不覺苦。你覺得苦,就別堅持瞭,說明那不是你真心想幹的事兒。她還有愛心,傢庭幸福,有一群愛她的傢人圍繞著她。這哪是舍己救人的典型啊,這是成功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