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是哪三大:漢武、開元、乾隆

2016-08-20 22:12:22

  盛世是指一個國傢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繁榮昌盛的時期,在這個時間段,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富足。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上,曾經出現過三大盛世,那麼您知道是哪三大嗎?貞觀之治、康乾盛世、文景之治分別指的是什麼呢?趕快跟隨小編來瞭解一下吧!


唐太宗貞觀之治圖片

  三大盛世之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是指唐太宗在位的23年盛世。唐太宗繼位時,自然災害不斷,社會經濟凋敝,人口大量流亡。唐太宗實行以人為本的開明政策,重視人才,知人善任,從諫如流。貞觀初年,唐太宗一方面大規模精兵簡政,淘汰庸員,將中央官吏由2000人減少到600人,另一方面多次下達求賢舉才的詔會,以種種形式發現和使用人才。在他重用的高官中,魏征、張亮等人出身寒門,杜淹、李靖、秦叔寶等人甚至來自於敵對的政治集團。最可貴的是,唐太宗重視人民群眾在國傢中的作用。《貞觀政要》記載,唐太宗曾對侍臣強調“國以民為本”,當時名臣馬周上書時也指出“治天下者以人為本”。唐太宗認為自己皇帝的地位,不是來自於上天授予,而是來自於人民推舉。“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這些觀點極具進步意義,有效地緩解瞭階級矛盾。

  三大盛世之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中國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 “文景時期的民本思想主要體現在寬慈待民的眾多社會政策上。為瞭提高民眾生產經營的積極性,漢文帝下令免除田租賦稅的一半,由漢初的“十五稅一”改為“三十稅一”,後來還免除農民的土地租稅。文帝在減免稅收的同時,還采取一定政策改善社會底層人民生活。《資治通鑒》記載,文帝在即位當年就給鰥、寡、孤獨及窮困之人提供資助,對於80歲以上的老人,每個月都賞賜米、肉和酒。

  三大盛世之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指的是從清朝的康熙皇帝到清朝的乾隆皇帝這100多年時間。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回光返照。康乾盛世的出現關鍵在於開明的用人制度。200萬滿族人入主中原,一統江山,贏來盛世,一方面是由於極高的統治手腕和政治智慧,但至關重要的是滿族人能夠積極打破民族壁壘,不拘一格重用漢人,並由此贏得漢族官僚和士大夫集團的支持和認可。例如,明朝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洪承疇在兵敗降清後,被清廷委以重任。洪承疇提出瞭許多治國安邦的建議,並招來一批明將明臣為清朝效命,為清朝迅速統一國傢並鞏固新興政權立下大功。洪承疇在立功回到北京後,皇帝“特召賜宴及賜大蟒袍、靴襪等項”,太皇太後“特恩賜宴”。他死後,清廷“賜祭莽如例,謚文襄公”,還立碑稱贊他是“賢良之臣”。如此重用前朝重臣在封建社會是不多見的。 
  寫完這些介紹後,小編來總結一下,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分別指的是貞觀之治、文景之治、康乾盛世,你記住瞭嗎?

  延伸閱讀:

漢代喪葬解密:中國歷史上漢代貴族喪葬的奧秘

盤點:中國歷史上隋朝對外戰爭中的三勝三敗

周朝制度:周朝的政治制度對中國歷史有什麼影響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