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揭秘:三國時期魏國的第一位皇帝是誰?

2016-08-20 22:14:16

所謂的三國即為魏國、吳國和蜀漢三個國傢,自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那麼,三國時期的魏國的第一位皇帝是誰?三國時期魏國的第一位皇帝是曹丕嗎?請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時期魏國的第一位皇帝是誰?

三國時期魏國的第一位皇帝是曹操的兒子曹丕。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繼位為魏王、丞相、冀州牧。二月,任命華歆為相國,王朗為禦史大夫。已卯,任命夏侯惇為大將軍。濊貊、扶馀單於、焉耆、於闐王皆各遣使奉獻。五月,命蘇則督軍平定武威、酒泉和張掖的叛亂。七月,孫權遣使奉獻,同月,命夏侯尚、徐晃與蜀將孟達裡應外合。收復上庸三郡。武都氐王楊仆率種人內附,居漢陽郡。甲午,帶著軍隊駐紮在譙,在邑東以酒食慰勞六軍和譙郡父老。
十一月癸卯,下詔收斂、祭奠陣亡將士。乙卯,漢獻帝禪讓,曹丕三次上書辭讓。辛未,曹丕登受禪臺稱帝,改元黃初,改雒陽為洛陽,大赦天下。
曹丕稱帝之後,歷史全面進入三國時期。

那麼,曹丕是怎麼成為三國時期魏國的第一位皇帝的?

曹操晚年,曹丕運用各種計謀,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瞭弟弟曹植,被立為世子。待曹操去世,曹丕繼位為魏王,接受陳群的建議,設立九品中正制,又相繼平定瞭酒泉、張掖、武威三種胡的叛亂,收回上庸三郡。見時機成熟,曹丕於延康元年十月乙卯(220年12月10日)代漢稱帝,定國號魏,改元黃初並定都洛陽。

相關閱讀推薦:

西漢的開國皇帝是誰?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簡介
東漢的開國皇帝是誰?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簡介
三國魏國的開國皇帝曹丕為何被母親罵豬狗不如

曹丕稱帝後的政治措施

曹丕登基後堅持大權獨攬,設立中書省,其官員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書郎擔任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責轉由中書省官員擔任,機要之權漸移於中書省。同時,限制宦官、外戚權力,頒令“其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後,後族之傢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保證瞭魏始終沒有因為宦官、外戚幹政造成政治危機。削奪藩王權力。

曹魏藩王的封地時常變更,沒有治權和兵權,舉動受到嚴格監視,形同囹圄。這個政策雖然吸取瞭漢朝諸侯國作亂的教訓,卻留下隱患,導致宗親勢單力薄,日後無力阻止外臣奪權。

在經濟上,曹丕繼續發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穩定社會秩序,除禁令,輕關稅,禁止私仇,廣議輕刑,與民休養,使北方地區重現安定繁榮局面。並提倡節儉、薄葬,下詔禁止厚葬、淫祀。

在文化上,曹丕重視文教。黃初二年(221年),下令人口十萬以上的郡國每年察舉孝廉一人,如有特別優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戶口限制。黃初五年(224年),封孔子後人孔羨為宗聖侯,重修孔廟,在各地大興儒學,立太學,置五經課試之法,設立春秋谷梁博士。在短期內使封建正統文化復興。

在軍事上,曹丕於黃初二年(221年)派遣軍隊在河西一帶大破羌胡聯軍,曹魏的勢力得以進入河西之地,接著又遣使復通西域,恢復瞭中原王朝對西域的控制權。同年,孫權向曹魏稱臣,被魏文帝封為吳王,吳國成為曹魏的藩屬,但是不久復叛。此外,曹魏多次擊敗鮮卑,鞏固瞭北疆。然而,曹丕曾三次大舉進兵東吳,皆無功而返。

綜合來看,曹丕在位七年時間裡,北方生產得以恢復,到瞭黃初末,曹魏國庫充實,累積巨萬,基本解決戰爭造成的通貨膨脹問題,版圖得以擴大,曹魏實力進一步增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