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燕皇帝母親為救兒子獻身於仇人

2016-08-24 20:01:07

  說到北方,不得不提一個人拓跋珪,他歷經艱險、九死一生,終成一代雄主。但人品又太差,似乎是為瞭詮釋四個字而生的:忘恩負義。

  他有一個瞭不起的母親,聰明機智、臨危不懼,活著隻有一個目的:用自己的生命,幫兒子躲過一次又一次的劫難。

  6歲拓跋珪混亂中逃跑

  淝水之戰前,北方有四個大國:最北面是前涼、代國;中原地帶是前秦、前燕。

  淝水之戰後,同樣有四個大國,就是前面國傢的續集,最北面分別是後涼、北魏;中原地帶是後秦、後燕。

  稍有一點不同的是:後秦、後燕之間夾瞭個小國傢:苻堅的男寵慕容沖建立的西燕(宣佈獨立的是他哥哥慕容泓,但很快被殺,正式稱帝的是慕容沖)。

  如果覺得太亂,隻要記住,前面有個厲害的人: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後面則有一個厲害的傢族:北魏拓跋氏,統一北方。

  苻堅滅瞭拓跋部建立的代國以後,把這個部落切分到瞭三個部落之中,分別是賀蘭部、鐵弗部、獨孤部。這三個部和拓跋部關系錯綜復雜,既世代為敵、又彼此通婚,拓跋珪的母親就是賀蘭部的。

  376年,代國滅亡時,內部相互殘殺,不分敵我。在沖天火光和廝殺聲中,一輛馬車沖出重圍,奪路狂奔,逃向遠方。車上坐著的是6歲的拓跋珪、母親賀氏和幾個忠心耿耿的隨從。

  看著離拓跋部越來越遠,賀氏剛剛松瞭一口氣,忽然聽到馬蹄聲聲,接著看到後面塵俗飛揚。原來曾被拓跋部擊敗的高車部落,聽說拓跋珪跑瞭,狂喜不已,匆匆帶著騎兵一路追來。

  賀氏讓車夫猛抽馬背,在快速的顛簸中,輪上的銷釘紛紛脫落,車子更加不穩。賀氏大驚,低頭暗暗禱告:如果上天不想讓拓跋部滅亡,就請神靈保佑我們一路平安。

  奇跡出現瞭,車輪始終沒有滑出去。

  賀氏本來想逃往賀蘭部,這時無奈掉轉方向,跑向最近的獨孤部。一直緊追不舍的高車部,看著這輛瘋狂賓士 的馬車,越過瞭獨孤部的邊界線,才扼腕痛惜,無奈返回。

  從此,這個落魄的貴族就住在瞭這裡。

  苻堅聽說後,沒有斬草除根,饒過瞭可憐的母子。另有一種說法是:拓跋珪曾經到過長安,不久又放回大草原瞭。

  獨孤部的首領叫劉庫仁,因為兩傢互通婚姻,賀氏算起來是劉庫仁的表嫂。劉庫仁經常說:拓跋珪這個小孩不同凡響啊,將來一定能成大事,繼續祖上的事業。

  母親挺身而出救瞭兒子

  但世事變化太快瞭,很快天翻地覆。

  淝水之戰後,北方再次相互拼死,劉庫仁戰死,經過復雜的政變,他的兒子劉顯奪得瞭大權。

  劉顯看著拓跋珪,預感到他是個危險分子,將來必成禍害。決定殺瞭他,早絕隱患。

  劉顯請拓跋珪吃飯,中途劉顯的一個手下暗中輕輕踩瞭一下拓跋珪的腳。拓跋珪大驚,借口上廁所,然後跨馬飛奔。

  賀氏得到消息,命令兒子和一批隨從逃走,自己留瞭下來請劉顯喝酒。劉顯帶兵到賀氏處,發現隻有她一個人,放松瞭警惕。賀氏有美色,當時35歲左右,劉顯要比他年輕一輩。賀氏不停舉杯要劉顯多喝一點,劉顯看著她心動神搖,不能自持。

  酒不醉人人自醉,當晚,劉顯就宿在賀氏傢中。

  第二天清晨,賀氏先起身,到外面故意把馬匹驚動,回來對劉顯哭著說:我的兒子昨天還在這裡,你是不是派人把他殺瞭,你聽馬都嚇得叫瞭。

  劉顯一聽,以為手下真地把拓跋珪殺瞭,不再派人追殺。

  拓跋珪順利逃到瞭賀蘭部,賀氏為瞭拖住劉顯,一直留在獨孤部。劉顯後來得知被賀氏騙瞭,大為憤怒,要親手殺瞭她。

  賀氏躲在別人傢中整整三天,經過其他親戚苦苦求情,劉顯才饒過她一命。賀氏又偷偷逃出,歷經艱難到瞭賀蘭部,得以和兒子團聚。

  這一年,是385年,淝水之戰後的兩年,拓跋珪已經15歲瞭。

  賀蘭部也不平靜,拓跋部原來的部眾都願意推舉拓跋珪為主,賀蘭部的貴族越來越恐懼,其中一個叫賀染幹,算起來是拓跋珪的舅舅,也就是賀氏的弟弟,他感覺這個外甥不是“善主”。

  賀染幹本來想秘密處死他,但消息走漏,於是直接帶兵包圍瞭拓跋珪的駐地。就在眾人要沖進去的時候,賀氏從營帳中走瞭出來,對自己的弟弟說:你如果想殺瞭他,那先殺瞭我,從我的屍體上踏過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