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5 20:00:54
眼鏡在現代早已不是什麼稀罕物,但是迄今卻沒有人考證出是誰發明瞭眼鏡並首先佩戴,不過,根據考證,在13世紀末期,眼鏡可能在中國和歐洲同 時出現。馬可·波羅曾經在1260年左右記載:“中國的老年人看小字時戴著眼鏡。”14世紀曾有記載說中國有一個紳士拿一匹馬換一副眼鏡。現在的眼鏡可沒 有一匹馬那麼值錢。
中國古老的眼鏡實際上是從凸透鏡發展而來,一般鏡片較大,呈橢圓形狀,通常由水晶石、黃玉石英、或紫晶制成鏡片, 烏龜殼做成鏡框。有的眼鏡的眼鏡腳是銅質的,卡在鬢角上,有的在耳朵上系上細繩子,還有的將眼鏡固定在帽子上。因為烏龜殼制成的鏡框象征神聖,而鏡片也是 用寶石做成,所以眼鏡在當時是一種相當貴重的物品。
古代人配戴眼鏡並不是為瞭看清楚,而是為瞭 表示自己的身份高貴。在明清時期,水晶制作的眼鏡是皇上的禦賜品,大臣們還上書懇求皇上恩賜水晶眼鏡,乾隆皇帝戴著水晶眼鏡批閱奏折。可不像現在的眼鏡用 玻璃片制成,人人都能買,都能戴,早已不是什麼身份尊貴之物瞭,倒是可以表明自己是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