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打贏平津戰役?

2016-08-13 14:35:03

  平津戰役,與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同稱為三大解放戰役,而平津戰役又恰是這三大戰役中的最後一戰,此戰的勝利奠定瞭全國解放勝利的基礎,但是,親們可知,中國共產黨為何能在此戰中打贏國民黨嗎?且,此戰又經過裡幾個階段?運用瞭何種戰策?帶上問題一起來看看吧。


平津戰役路線示意圖

  我們都知道平津戰役歷時六十四天,雙方投入的兵力共約一百萬人,且,在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幾乎沒有人認為中共會打贏,輿論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為何這麼說呢?

  這就要從蔣介石說起瞭,蔣介石曾經在1948年8月的一個軍事檢討會議說過,軍人要清楚自己為什麼而戰。信仰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國民黨在後期的時候官員已經忘記瞭當初的信仰,更甚之腐敗直接反映在軍事上,這就讓百姓對國民黨失去瞭信心,一個不得民心的隊伍又要如何戰勝另一個擁有民心的隊伍呢?

  且,說到平津戰役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戰勝的那就要從共產黨制定的三個戰略階段瞭。

  第一階段,分割包圍,切斷退路

  11月23日,東北野戰軍主力開始向平津和塘沽、唐山地區挺進。

  11月29日,華北第三兵團突向張傢口外圍據點發起攻擊,吸引國民黨軍西援。傅作義急調第三十五軍等部連夜增援,並令兩個軍主力西移。當傅作義發覺東北野戰軍入關後,又急調第三十五軍速返北平,並從天津調八個師加強北平防務。第三十五軍東返時,被華北第二兵團包圍在新保安。傅系主力分別被圍在張傢口、新保安,切斷瞭西逃的退路。

  而後,東北野戰軍主力十一個縱隊先後入關,多路穿插,分別包圍瞭北平、天津、塘沽,封閉瞭華北國民黨軍南逃的通路。依據中央軍委“圍而不打”和“隔而不圍”的指示,東北、華北野戰軍協同作戰,僅用二十餘天就完成瞭對傅作義集團的戰役分割和戰略包圍任務。

  第二階段,各個殲滅被圍守軍

  解放軍遵照毛澤東關於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指示,逐次圍殲新保安、張傢口、天津的國民黨軍。

  1949年12月22日,華北第二兵團首先向新保安發起總攻,全殲傅作義精銳部隊第三十五軍軍部及兩個師。23日,張傢口守軍七個師向北突圍,企圖撤回綏遠。華北第三兵團和東北第四縱隊全力堵擊追殲,23日晚解放張傢口,24日於張傢口東北地區全殲十一兵團五萬四千餘人。

  1 月14日,東北野戰軍采取東西對進、攔腰斬斷、先南後北、各個殲滅的戰法,以二十二個師的兵力向拒絕放下武器的天津守軍發起總攻,經過二十九小時激戰,時至15日全殲國民黨軍十三萬餘人。活捉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天津解放。塘沽守軍五萬餘人於1 月17日從海上逃走,塘沽解放

  第三階段,傅率部接受改編,北平和平解放

  在張傢口、天津、塘沽相繼解放後,防守北平的二十五萬國民黨軍陷入瞭重圍的境地。

  在當時,中共中央為保護古城北平,力爭通過談判實現和平接管;同時又要求部隊不放松強攻的準備。經雙方多次談判,以及中共北平地下黨組織和愛國民主人士的配合工作,於1 月21日達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協議。

  22日,傅作義所轄八個軍二十五個師全部開出城外,聽候改編。

  1 月31 日,人民解放軍入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此次戰役,人民解放軍以傷亡三萬九千人的代價,取得瞭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五十二萬餘人的巨大勝利,實現瞭就地解決傅作義集團的目標,基本上解放瞭華北地區,從而進一步加速瞭解放戰爭的進程。

  以上是小編據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打贏平津戰役一事做出的相關解說,如您還想要瞭解更多與平津戰役相關事跡,敬請關註中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