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34:49
司馬篡魏時歷經三代,而曹魏王朝的政治反撲讓司馬氏一波三折。那是太後發喪時,野心勃勃鵝鐘會接收鄧艾的軍隊,並廢黜司馬昭和軟禁司馬氏的將領,準備讓薑維全部殺死。那麼舉起曹魏旗幟反抗司馬氏的人是誰?帶著疑問,下面就跟隨中國小編一起去瞭解下吧。
從司馬懿掌權到司馬炎篡位登基的二十多年間,司馬氏歷經三次中央政變,三次對地方軍事反抗的鎮壓,才基本肅清曹魏王朝的反抗力量。實際上,在曹髦被弒之後,曹魏王朝的力量還進行一次絕地反撲。隻是由於歷史篡改,以及領導人物面目復雜,經常被忽略。我們要說的這個人,就是鐘會。
鐘會身世簡介
鐘會傢世顯貴,父親鐘繇為曹魏相國、太尉,輔佐過曹操曹丕。鐘繇是書法大傢,與東晉王羲之並稱“鐘王”;始創小楷,後代稱為楷書始祖。受傢風熏陶,鐘會在書法方面也深有造詣。他擅長行書和草書,隸書尤其強。
很小的時候,鐘會就很聰明。當時著名的大臣蔣濟到鐘繇傢做客,看到瞭鐘會非常吃驚,對鐘繇說:“這個孩子可不是一般人啊,看他的眼睛就知道瞭,一點兒也不怯場,這是個膽大如鬥的奇才。”後來父親鐘繇引見他和哥哥鐘毓去見皇帝曹丕,鐘毓頭一次見皇帝,嚇得全身是汗,鐘會卻很從容。皇帝問:“鐘毓啊,你怎麼出瞭那麼多汗啊?”鐘毓說:“皇上天威,臣戰戰兢兢,汗如雨下。”皇帝又問鐘會:“你怎麼不出汗呢?”鐘會學著他大哥的口氣說:“皇上天威,臣戰戰兢兢,汗不敢出。”皇帝哈哈大笑。
鐘會早入官場,位歷顯要。除瞭高官顯宦,鐘會還喜歡結交高人名士。《世說新語》記載,鐘會久聞嵇康之名,邀約友朋拜訪。正值嵇康在樹下打鐵,向秀拉風箱。嵇康旁若無人,很久也不和鐘會說一句話。鐘會起身離開,嵇康說:“你們聽說瞭什麼而來?看到瞭什麼而去?”鐘會說:“我們聽到瞭所聽到的而來,看到瞭所看到的而離開。”
王戎、裴楷拜訪鐘會,一會兒就走瞭。有位客人問鐘會說:“剛才那兩個小孩怎麼樣?”鐘會說:“裴楷清廉通達,王戎簡約扼要。二十年以後,這兩位賢才會做吏部尚書。希望那時候天下沒有被遺漏的人才。”
我們從史書中看到關於鐘會的評價,幾乎全是負面的。
如:司馬昭老婆王元姬說:“鐘會見利忘義,喜歡制造事端,過度寵任會導致變亂。”辛憲英說:“鐘會處事驕傲放肆,不是長久位居臣下人的行事方法。”連老哥鐘毓都向司馬昭進言:“鐘會心懷奸詐,沒有人能保證他做出什麼事,不可委於大任。”
這些評價可能因為後來鐘會背負“反叛”之名,而被誇張瞭,不可盡信。
精煉策數 王佐之才
鐘會入仕之時,曹魏大權已經旁落。曹傢的皇帝形如傀儡,政權掌握在司馬氏手中。一些在曹操、曹丕、曹睿時代主政的名門望族,後代已經倒向司馬傢,如荀彧、賈逵、王肅等人的後人。而鐘傢,也盡力向司馬氏靠攏。
開始的時候,鐘會是死心輔佐司馬傢的。在平定第二次壽春反抗中,他隨軍東征,任司馬師機要秘書。鐘會出謀贊畫甚多,司馬師稱他有“王佐之才”。反抗平定後,司馬師在回師途中重病去世。司馬昭從首都趕到許昌看望老哥,接管軍隊大權。這時,剛登基不久的皇帝曹髦以南方剛平定,下詔令司馬昭駐守許昌。鐘會向司馬昭建議,從速回軍洛陽,以免被皇帝架空。司馬昭采納瞭他的建議,火速回軍,駐紮於洛水之畔,把皇帝和權力牢牢攥在手中。自此之後,司馬昭對鐘會非常信任,視為心腹股肱。
第三次壽春反抗,鐘會隨司馬昭戡亂。當時,諸葛誕向東吳乞兵,東吳派全懌援助守城。而全懌的侄子全輝、全儀與其他傢有糾紛,舉傢渡江投奔魏國。司馬昭采用鐘會的計策,偽撰書信派全傢仆人送給全懌,以全輝的口吻說吳國皇帝因為他不能奪取壽春要殺他全傢,所以投靠魏國。全懌聽聞,內心恐懼,遂向司馬昭投降。瓦解東吳援軍後,諸葛誕獨木難支,不久城破被殺。鐘會在此役中再立大功,而且展現妙計神算,人們甚至把他看成當代的張良。朝廷表彰功臣,封賞鐘會為陳候。
鐘會的人生經歷到此,是同司馬傢的利益結成一體的。他不但出謀劃策,幫助司馬傢平定兩次壽春反抗;甚而皇帝曹髦有不利於司馬傢的舉措,他也堅定站在司馬傢一邊。對於皇帝曹芳被廢、三次壽春反抗,鐘會都采取傾向司馬傢的立場,那又是什麼令他態度發生一百八十度轉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