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臘月二十三至臘月三十

2016-08-15 23:12:10

在國人傳統的習俗裡面,從臘月二十三起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是有講究的,比如祭灶、比如打酒、比如剃頭......隻是現今,很多的習俗已經不在瞭。大概是北方相對於南方的繁華有些平淡的緣故,古老的傳統在這裡卻得到瞭真實的保存。這首歌謠就能解答你的問題!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燉羊肉,
二十七殺隻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臘月二十四

臘月二十四的傳統是掃房子,按早年間民間的傳說,“塵”與陳舊的“陳”是諧音。在農歷正月新年前,掃去傢中的一切塵土,意味著去除舊一年的陳舊東 西,把不好的“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此來迎接新的一年。這一習俗充分寄托瞭人們破舊立新的美好願望和辭舊迎新的強烈祈求。


臘月二十四掃房子

過去人們信奉萬物有神靈的說法,因此在民間傳說中認為,到瞭二十四這天,所有的神仙都不再管人世間的事情,而是回到天庭去述職,也就是匯報這一年來 的工作情況,而留在人間的隻剩下一些值班的小神,像是土地爺在維持秩序。這樣看來,這個時候即使是把自己傢的房子翻過來,也完全不用顧慮任何東西,因為神 仙們都不在瞭。因此,大傢就利用這難得的機會搬移物件或砂塵亂飛,這樣也不怕會沖犯傢中神明,所以古人就定下這一天是可以用來大掃除的日子。

臘月二十四的掃房子說白瞭其實就是過年前的大掃除,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每年一到瞭這個時候,傢傢戶戶都會張羅著行動起來,掃地、擦 地、清洗各種器皿、拆洗被褥窗簾等,傢裡有院子的傢庭,還要收拾院子裡的花草落葉,疏通明渠暗溝等。全國上下,一片喜氣洋洋,熱熱鬧鬧搞衛生的場面。

臘月二十五

在經過瞭臘月二十四的掃房子後,我們迎來瞭農歷的臘月二十五。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佈。” 有趣的是,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究其因,是當地傳說灶王上天匯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傢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傢各戶就 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傳說歸傳說,吃豆腐渣實則是古代生產力低下,沒有那麼多好吃的,同時也是先民勤儉節約美德的寫照。

臘月二十六

臘月二十六,按老理講“臘月二十六燉大肉”相信這天是所有孩子們的節日,終於可以吃到“年肉”瞭。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跟大傢講講這個臘月二十六燉大肉的民俗。

過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較窮苦,而且傢裡的人又都比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瞭上頓沒下頓,條件稍微好點的,也不過是能吃上點窩頭野菜什麼的。好不 容易盼到快過年瞭,傢裡的勞力們紛紛開始殺豬,沒有養豬的人傢,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塊肉回傢,因此,臘月二十六燉大肉也被稱為“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同時,由於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熱氣騰騰的紅燒肉

吃“年肉”講究要吃紅燒肉,因為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而紅燒肉則更能表示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的富裕十足,因此,一碗熱氣騰騰泛著肉香的紅燒肉 是多少人在臘月二十六這天期盼的。即使是到瞭今天,傢傢的日子都越過越紅火,但是在臘月二十六置辦點大肉也是成為瞭許多人都沒有忘記的老傳統。


“臘月二十六燉大肉”的傳統保留至今

看著那一碗碗噴香熱乎的燉大肉,就算是肚裡不缺油水的人,也準能掉下一串哈喇子,挑塊兒瘦的就酒,揀塊兒肥的解饞。這一鍋燉肉便是人們心中最樸實的吃食,比山珍海味更過癮、更實惠,也更有傢的感覺。吃著吃著,年味也漸漸濃瞭。

臘月二十七

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傢傢戶戶除瞭要宰殺自傢的傢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采購。與平日以購缺賣餘為主要目的的趕集相比,臘月二十七 趕集主要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神馬、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 紅火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