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05:17
關於公務員,就談這些吧。
還需要說明一點——
同學們的就業崗位都定瞭,甚至已經開始工作,剛才說的,是不是有些晚?
是不早,但也沒多晚。
隻要你決心重新思考就業思路,在實際工作中反而能想得更明白。
別因為“已經工作瞭兩個月”就覺得自己已經定型。相反,任何時候,都要“給自己一個機會”——看看《終結者2018》,你會更有感觸。
而對即將參加暑期實習的同學,恭喜大傢——金融危機看似讓你少瞭很多選擇,但卻給你一個全新的方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用在此處,甚是貼切。
文章寫得這麼長,本不是原來所預期的。如有同學耐著性子讀至末尾,感謝之餘也想為諸位理一下思路:
其一,遠見。
就業固然不能完全忽略眼前,但更得有遠見——選擇跟隨自己的內心,把自己最有熱情最感興趣的事情變成一份事業,你將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過上這種生活,會得到最大的滿足。
其二,自信。
自信瞭,才會拋棄表面上看起來“順應潮流”的選擇,而找到符合自己個性的發展方向。借用一位清華教授的話來說“你感覺自己走得很順,是因為你總是順風而動,可誰又能保證順風總能把你送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呢?”
其三,主動。
不要以“客觀環境”作為借口,也不要以為“等大環境變瞭,我再改變也不遲”,被動等待“被改變”,顯然不是八零後的作派。這個社會的進步,也不是靠“社會”自己,而是要靠你,你的朋友,以及你們的主動擔當。
有 些遺憾的是,這篇文章裡面引用瞭太多美國電影臺詞,料想知識產權方面不會有問題,隻怕遭同學恥笑——此人是不是電影看得太多,反而跟現實脫節?脫節一說倒 也不太擔心,但我突然想到——加入電影制作行業,成為一名令人尊敬的演員或者導演,不也是一個不錯的就業方向嗎?我們經常評說大陸電影人少有思想,電影作 品也少有深度,甚至動不動就笑個場,再惡搞一下。可轉念一想,當前從事電影行業的主力軍,在讀小學、中學乃至大學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狀態?同學們 是如何看待這個群體的?他們又何時得到過“有思想、有深度”的鼓勵?
寫瞭三天,就此擱筆。 祝大傢好運!
來自:匯賢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