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誰的事情?

2016-08-18 23:23:20

(一)

很多時候,兒子在去上學或回傢的路上,奶奶叮囑得最多的話,是:騎車小心。

兒子上初中的學校,離傢很近。從小區大門口出去向左,一條路下去,即使是走路上學,也隻需要15分鐘左右。

說多瞭,兒子不耐煩瞭。就說:我知道瞭。我都多大瞭。

到學校的這條路,需要過兩個路口,都有紅綠燈信號。但是,我也曾反復提醒兒子過馬路要千萬小心。

我說:就算是綠燈亮瞭,你也要註意橫向是否有汽車通過。尤其要註意右轉的汽車,特別要註意公共汽車。一般說來,這些車從來都是橫沖直撞的。他們是大爺,不會給行人讓路的。

說多瞭,兒子也不耐煩瞭。說:我知道瞭。我都多大瞭。

有一天晚上,兒子放學回來。跟我說:

“爸爸,你說的是對的。我今天早上,看見一輛公交車,把我們學校同學的賽車,都給壓爛瞭。差點傷到人。”

拜生活所賜,兒子以前不懂的事情,一下就全明白瞭。

我相信:兒子以後過馬路,認識、態度和方法上都沒有問題瞭。我不知是喜是憂。

現實已經給瞭他這樣的認知教育:

先是在書本上,或者課堂上。老師說:過馬路的時候,要紅燈停,綠燈行。而現實告訴他:其實,交通信號燈,是不算數的。人要過馬路的話,還是需要自己去判斷。綠燈亮的時候,如果有車過來,你還是不能想走就走。

對任何人來說,從來就沒有什麼過馬路的安全辦法,你得牢記這樣的常識:在一個不安全的世界裡,不要輕易相信誰。唯一靠譜的做法是把書本上印的東西忘掉,提高警惕,才能保護自己。

(二)

教育部考試中心的主任說:高考要改革瞭。不再是一考定終身。而是要在各省實行新課改後,給學生做綜合水平測試,把平時的成績算成是20%或30%,計入高考成績中。

高考終於要改革瞭,這是好事情。跟曾經的很多好事情一樣好,比如說:在巴望瞭許多年後,我們的義務教育,終於變成瞭免費的義務教育。

但是,好事情,還是有很多讓人不放心的地方。那種擔心,就如同我們過馬路一樣,從來沒有什麼安全感。

已經有人出來說瞭:這樣高考肯定不是一次考試瞭。而是變成兩次、三次,或者更多次數的考試。

這樣的擔心不無根據:教育是沒有什麼公平可言的。北京的高考升學率都快80%瞭。其他地方才多少呢?偉大的首都的教育投入是多少,其他地方又是多少呢?

所以,我敢說:反對取消高考,或高考改革的人,並不總是認為高考是好的。恰恰是因為相信:這是所有最不好選擇裡面相對好一些的選擇。因為不管奧數如何猖獗,不管學生的學業如何沉重,隻要是用考試來選拔人,隻有這麼一條出路的話,那麼,還是選稍微公平一點的吧!

這種邏輯,簡單和直率到令人痛心。

在一個普遍缺失公平、正義感的社會裡生存,人們寧可要不好的東西,寧可保持現狀,也不願意輕易改變。因為沒有誰可以相信改變,能抓住點實際的東西,就抓住吧。

誰知道,過馬路的規則會變成什麼樣子。誰知道,別人會用什麼辦法過馬路。

你是老老實實被告知要遵守交通規則,人傢卻坐著公共汽車、私傢車,橫沖直撞。

如果過馬路本身就不安全,我為什麼要過馬路?

如果馬路對面是看不清楚的未來,我憑什麼要承擔呢,我憑什麼要我的孩子承擔呢?

(三)

現在的電視,充斥瞭很多觸目驚心的社會新聞。關於教育的,也是林林總總。

有老師罰大學生連坐下跪的事情,也有傢長追著把老師打瘋的,有大學生跳樓的,也有小學生集體出走的。這個世界真是太瘋狂。

這到底是怎麼瞭?

或許傢長們全都太忙瞭。忙到忘記瞭,孩子不光是需要學習知識。很多時候,孩子們的內心沒有什麼指望,他們隻能跟老人們在一起,或者隻能在網吧裡認識朋友和世界。

或許老師們都是出於好意。他們總是苦口婆心地教育學生要努力學習,實在聽不進去,才讓孩子們寫檢查、連坐、打手板、扣操行分。這都是為你好。我們也沒有辦法!

媒體成天都在忙於制造消費事件,成天忙著想如何讓大人們高興,如何提供更多的模仿秀,更多的卡拉OK。關心教育?瘋瞭吧?!我們為何要做不賺錢的事情?

連新進的互聯網的大佬們也聽不進去批評的聲音,網絡成癮憑什麼責任要怪罪到網遊上面呢?我們在大把大把地賺錢呢,我們在創造財富呢。我們又不是教育部。我們又不是網癮少年的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