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23:59
唯有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孩子。
我就是這麼做的。當孩子就讀國小時,我不以師大衛生教育系畢業為滿足,利用暑假到高師大進修心理輔導諮商的研究所課程。在此同時,我也購買瞭成語故事的 書籍,要她們趁暑假有空時,一天手抄一篇三到五百字的成語故事。她們當時年紀雖小,也能感受到爸爸努力上進的心,每天在傢裡也乖乖地抄寫故事,奠下良好的 文學基礎。今天我們才有這個機會可以一起出書和大傢分享我們的經驗。
我三個孩子人際關系不錯,和我的身教也有密切的關系。我在任職的 國中極力推行仁愛工作,帶領其它國中老師及有心的學生走入窮困小區,幫助窮人傢的孩子升學,給老人希望,給殘障朋友溫暖。所以我的孩子自幼就懂得對周遭的 朋友付出,當功課不好的同學跟她們請益時,他們都會耐心跟對方解釋。這樣的孩子人緣怎麼可能會不好呢?人際關系跟職場成功有密切關系,所以,為瞭孩子好, 改變自己吧!讓孩子有個好典范可以學習與模仿。這也是解救小明沉迷電視的唯一答案。
孩子成功方程式《秘密一》:要改變孩子,必須先改變自己。
第二個秘密:不能隻有愛孩子,還要管教孩子
現在我們來看案例二,小英的爸媽都是彬彬有禮的高級知識分子,照孩子成功方程式秘密一的道理,父母親給予的身教應該會感化小英,讓小英也變成懂得為其它人著想的小孩,可是事實是小英十分自我中心,為什麼她這麼不顧其它人的想法?
其實小孩子剛生下來時都是非常自我中心的。嬰兒肚子餓瞭就哭,也不管現在是半夜三點鐘,大人都在睡覺。一歲的小孩想玩什麼玩具,就直接搶過來,也不管這 個玩具是否是別的小孩的。換句話說,小孩子一出世,是被當下的欲望所牽引著,奉行著唯樂原則:不管外在環境如何,都會努力去獲致快樂,逃避痛苦,佛洛伊德 稱之為本我。
一個一、兩歲的孩子充滿著本我,受當下基本生物沖動支使,大傢都可以理解。可是如果一個十歲的大孩子或者是二十歲的青 年,還完全受本我驅使,不管現實環境的限制,也無視是非對錯的準則,我們就會搖頭說,這個孩子十分自我中心,這個孩子被寵壞瞭。小英就是這樣的一個案例。
沒錯,小英的父母都是十分有教養的高級知識分子,可是他們誤解愛的教育的本質,處處順著小英,以小英的需求為不可忤逆的聖旨,因此在小英成長的過程中,本我得到充分滿足,一直沒有太多機會去發展人格另外兩項重要成分,自我及超我。
什麼是自我?當孩子搶別人玩具而遭到阻止,他的自我便逐步發展出來瞭。他開始學習到,雖然我想要,但是現在不能要。這就是自我所服膺的現實原則:沖動必 須延宕至適當的情境才能獲得滿足。一個十歲的孩子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前途真的堪憂。雖然父母很愛小英,可是小英這個樣子以後有老板敢用她嗎?所以即使 父母為人和善,但未能及時糾正小孩子犯下的錯誤,一味縱容反而阻礙瞭孩子自我的發展,而任其本我肆虐,這真的是古諺所雲:愛之適足以害之。
而什麼又是超我?超我是在響應父母賞罰中發展出來的。一開始父母藉由賞罰控制孩子的行為,之後小孩子再把父母的標準納入自己的超我,藉由因而形成之道德 理念去控制自己的行為。超我對孩子的未來重要嗎?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如果你有一個同事判斷行為對錯的標準與眾不同,譬如說他認為說話不算話不是什麼嚴重的 事情,經常出爾反爾,你敢信任他嗎?不能被信任的人,能夠在職場上成功嗎?
所以,如果父母未能給予孩子適當的管教,孩子會一直順著本我恃寵而驕,無法發展出適應社會所需要的自我及超我。所以除瞭身教之外,適當的管教絕對是培養成功孩子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也是小英的父母始料未及的一點。
像當年我與內人在教育孩子時,雖然是采民主開放式的教育,但是對於不可妥協的事情,我們不會輕易讓步。以用錢概念為例,雖然老大、老二比較懂事,從小就 不會亂花錢,可是眾人疼愛的老三總是會被一些新奇的玩具所吸引,像是可以重復寫毛筆字的宣紙版等等。內人發現她似乎不能夠像兩個姊姊般節約,於是帶她去郵 局開個戶頭,每次考試名列前茅我們就會給她一筆一兩百塊的小獎金,讓她自己存入郵局,並鼓勵她儲蓄。每次發放利息時,她很高興戶頭的錢自己會增加。藉由這 個方式,她逐漸能夠控制本我當下想要購物的欲望,她開始懂得享受延緩購物沖動所帶來的成就感,增強瞭自我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