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23:59
我們並不以此為滿 足,我們還跟孩子說,雖然看著錢一直增加很有成就感,但是如果能捐出一部分幫助比我們更需要錢的人,這是更偉大的行徑。可能因為我們的鼓勵,加上孩子看我 本身也非常投入仁愛工作,於是她從小到現在,隻要行有餘力,總是持續捐款給一些她支持的慈善機構。所以藉由儲蓄所得到的成就感,她增強瞭服從現實原則的自 我。然後藉由激發她的惻隱之心,我們發展瞭她的超我。
所以小英缺的是,自我與超我的發展。小英的父母不應該一味順著小英的本我要求, 任其予取予求。應該引導小英去瞭解,有些沖動必須等到適當情境中才能得到滿足,甚至必須在不同本我沖動中做抉擇。然後更進一步,帶領小英建立一套判斷行為 對錯的準則。這樣小英的未來才會有希望。
孩子成功方程式《秘密二》:有身教但無管教,孩子還是不會學好。
第三個秘密:教導孩子要趁他年紀小
媽媽要孩子把房間整理好,為什麼芊芊這麼受教,而婷婷卻把媽媽的話當耳邊風呢?細心的讀者或許已經發現,芊芊似乎年紀很小,而婷婷彷佛已經是青少年時期瞭。這樣的觀察是正確的,在這個案例裡,芊芊隻有五歲,而婷婷卻已經十五歲瞭。
小孩子小的時候真的比較好教,到瞭十幾歲才開始教就很難瞭。孩子小的時候,自我意識還不是很強,處處需要仰賴父母,可塑性非常強,趁此時灌輸孩子一些觀 念及行為模式,往往能夠收到最佳效果。到瞭十幾歲,孩子進入叛逆期,尋求自我獨立,容易和父母唱反調,這時候才去矯正他們的行為,往往事倍功半、成效不 彰。
俗語說:三歲看大,五歲看老,講的就是這樣的道理。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呂適存醫師對這句古語有這樣的詮釋:就是提醒我 們,從小開始就要註意到一個人人格及個性的培養。一個人的性格可以影響到他一生讀書做事的成敗,而性格的形成是由出生以後就開始受到環境的影響。多數人的 性格,從小便已定型。有些父母以為等孩子長大一點,或者上學以後再教他,但到瞭那個時候再教,往往為時已晚,因為性格已經養成瞭,要改並不容易。
呂醫師並且提到:大傢或許都有這種經驗:小學時功課就不錯,有秩序、守規矩的小朋友,二十年後能順利讀大學的,還是這群人。當大傢長大成人再開同學會的 時候,也發現每個同學都改不瞭他當初在學校的那個樣子;也就是說隻要從小『定型』,一生是很難改的。當然有的人也會在成長的過程突然開竅,性格變得很好 的,但是那絕對隻是少數。
婷婷的媽媽沒有趁婷婷小的時候教她整理房間,那時想孩子還小,於是老是幫她清潔打掃。現在 婷婷十五歲瞭,媽媽覺得婷婷已經這麼大瞭,應該要學會自己保持房間幹凈,但是這時婷婷就不見得會接受媽媽的管教瞭。相反地,芊芊的媽媽從芊芊五歲時就開始 教芊芊要保持房間整潔,芊芊很相信媽媽,毫不保留地接受媽媽的教導,長大後可以想見她一定會是一個懂得保持整齊幹凈的女孩子。所以教導孩子一定要及早,趁 你對孩子還非常有影響力時,灌輸他成功特質。不要老是想孩子還小,錯過瞭黃金教導期,就後悔莫及瞭。
內人和我在我們孩子還未上學時, 就開始教導他們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要他們做一個好人,鼓勵他們奮發向上,不吝於幫助別人。我還記得那時候跟他們說過:身上的財富可能會被別人搶走,但 是腦中的知識是誰都搶不走的。隻要你有知識技能,你永遠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懵懵懂懂的孩子聽瞭這些話,單純的心靈接受到這樣的訊息,內化的結果是他們變得 非常自動自發、奮發向上。即使現在三個孩子都已經三十幾歲瞭,他們在自己選擇的人生路程上,依然保有我當年教導他們的精神,在自己專精的領域持續精進、奮 鬥不懈。
所以不要忽視你在孩子身上可以施展的影響力,孩子就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而你可以是那點石成金的魔術師,隻要你能帶領他們 到正確的方向,爾後他們自然會循著自己的本質發光發亮。所以趁他們能夠被雕琢時,給予他們正向的力量,教導他們成功的特質,你的孩子絕對會不平凡。
孩子成功方程式《秘密三》:教導孩子要趁他年紀小,不然就來不及瞭。
高杠桿教養方式
經理人必須瞭解哪些活動有最高杠桿率
從現代商業管理學來看父母教養方法,可以獲得不少啟發。全球半導體龍頭英特爾董事長葛洛夫曾說過:事情永遠做不完。就像是傢庭主婦一樣,經理人永遠有忙 不完的事──永遠有更多的事要做,永遠有更多事應該做,也永遠超過你所能負荷。所以經理人必須有同時處理數件事情的能耐,且還得知道何時該轉移註意力,把 精力擺在當時最能促進整體組織產出的活動上。換句話說,他必須瞭解哪些活動有最高的杠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