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功方程式

2016-08-18 23:23:59

從葛洛夫的理論來看之前提到小英被寵壞的例子,我們就能明白,小英在生命成熟 度低的時候,父母就過度授權,幹涉程度過低,這樣的搭配方式一定是效率不彰。小英的父母應該要在小英小的時候就一步步引領她,讓她逐漸習得應有的禮儀,變 成習慣後,就可以轉換成幹涉程度低、充分授權的管理風格。

葛洛夫提到: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精明的經理人不應該用『老媽子』管理作風, 也因而經常發生想開始出來管管的時候,事情已經不可收拾。所以孩子一出生就采取自由放任教養方式,對孩子隻是有害無利,這在公司管理上也是屢見不鮮。有的 經理人為表現自己充分授權的風格,對於新進員工未能提供明確指引,到最後釀成大禍時,往往為時已晚。

也有父母不去培 養孩子的生命成熟度,孩子三、四十歲瞭父母還是幹涉不斷,不給孩子機會成長,孩子自然很難在社會上成功。這樣的父母往往控制欲過強,雖然成功地控制瞭孩 子,孩子的一生發展也嚴重被抑制瞭。有的叛逆性比較強的孩子就會跑得遠遠的,嚴重影響親子關系。所以睿智的傢長懂得逐步培養孩子的生命成熟度,慢慢放手, 讓孩子找到內在動力、獨立成長。

葛洛夫說:當員工的工作成熟度達到頂尖時,他基本上已完成訓練,這時他的工作動力將大致上來自內在的自我實現動力,這便是一個經理人盡全力想追求的境界。

同樣地,當孩子的生命成熟度達到頂尖時,他基本上已完成訓練,這時他的人生動力將大致上來自內在的自我實現動力,這便是一個睿智的傢長盡全力想追求的境界。

葛洛夫自己也提到他這套理論其實和親子關系的發展非常相似,他認為隨著小孩子年紀漸長,父母的管教風格也會因孩子的生命成熟度而改變。不過葛洛夫也提到 為人父母應註意的一點:當孩子生命成熟度夠高時,他可能會離鄉背井到外地求學。當此之際,親子關系又再次改變。父母隻是旁觀孩子生活,但萬一孩子所處環境 突然產生巨變,而他的生命成熟度顯得不足應付(例如他在學校被當瞭幾科),父母的管教風格可能要回到之前的階段。

最後葛洛夫如此作結:管理風格並沒有孰優孰劣,最主要應基於員工的工作成熟度,以決定哪一種領導作風較有效率。這也是研究學者找不出一種最佳的管理方法的原因,因為隨著工作環境的不同,它可能每日、甚至時時刻刻都在改變。

同樣地,教養風格並沒有孰優孰劣,最主要應基於孩子的生命成熟度,以決定哪一種父母作風較有效率。能夠善用葛洛夫這套理論,父母勢必更能拿捏管教幹涉程度,達到高杠桿教養的目標。

重點觀念

    著重效能(effectiveness),設定正確有效的目標,做對的事、有用的事。聚焦於高杠桿管理活動,也就是孩子成功方程式,而非隻是讀書及才藝培養。著重效率(efficiency),以最有效的方式達到目標。要及早開始教養工作,身教及管教並重。必須依照孩子生命成熟度調整傢長管理風格及涉入程度。善用管理機制

摘自:《10歲前,決定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