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23:59
聽起來也像是給父母親的建議,對吧?父母是孩子的經理人,孩子的教養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就如高效能經理人懂得選擇最重要的事來做,以提高整體組織產出,睿智的父母也懂得以最有效的方式教養孩子,讓他們成為明日之星,而不是隻是今日之星。
管理學上講求效能(effectiveness)以及效率(efficiency)。所謂效能,就是做對的事,換句話說,就是做有用的事。效率指的是把 事情以最快速度做好,不論此事對整體目標影響力之大小。管理學上要求兩者必須兼具,策略面著重效能,執行面著重效率,公司營運才能步入正軌。教養孩子也不 例外,教養策略必須正確,這就是為何我們提出孩子成功方程式,破除一般對讀書的迷思。策略正確後,執行必須有效率,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談到孩子成功方程式的 三個秘密,隻要父母能夠充分掌握這三個秘密,教養孩子的效率便可大幅提高。自己看電視卻要孩子不看電視,這是沒有效率的執行方式;自己待人和善卻太寵孩 子,身教沒有藉由管教充分發揮,也是效率不高的執行方式。父母如能在孩子教養方面兼顧策略效能與執行效率,才能夠發揮葛洛夫所提倡的管理最高杠桿率。
必須註意的是,葛洛夫也提到負杠桿率的存在,他舉瞭這樣的例子:通常來說,上級幹涉表示上級用瞭太多技術性的指令(不管他是不是真的懂)。負杠桿率的產 生來自於當這樣的情況發生得太頻繁,下屬可能開始變得像縮頭烏龜一樣畏首畏尾,漸漸失去瞭解決問題的直覺,並轉而求助上司。因為在這樣的循環下,整個組織 的產出必將減低,上級幹涉理所當然地便是負杠桿率。
這樣的例子聽起來還滿熟悉的。不是有人常說,太能幹的父母容易造就個性過於軟弱的孩子嗎?說穿瞭,跟過於強勢的經理人下面很難有大將之才是同樣的道理。教養孩子還是不要弄到這般田地比較好。
葛洛夫也提到一種存貨法,他認為一個好的經理人必須要有一些案子的存貨,一些不急著完成的案子。因為如果沒有這樣的存貨,經理人可能一有空檔,就想去幹 涉下屬的工作。這聽起來也滿熟悉的,有的父母簡直把教養孩子當成一項大事業做,出發點是非常好,但是如果幹涉過多,孩子會失去自主性,反而是揠苗助長。所 以直升機父母也要懂得培養一點自己的興趣,不要把全副精神都放在孩子身上,不然孩子的壓力會過大。
說穿瞭,孩子的成長跟人生過程一 樣,是很難經營的。說什麼生涯規劃,五年後要怎樣,十年後要怎樣,這都是難預測掌握的,因為人生變量太多,所以你隻能希望、許願,之後還是得腳踏實地地去 做。教養孩子也是同樣道理,雖然你對孩子可能有一些期望,可是你也得尊重他內心的想法與興趣。前陣子我聽說有一個母親要女兒嫁一個她不愛的醫生,為的是希 望能夠開一個傢族醫院,我聽瞭真為這女兒難過。如果你真愛你的孩子,一定得尊重他內心的聲音,不管未來他的路怎麼走,至少給予他一些基本能力,讓他有辦法 在這個社會上好好生存奮鬥,這才是懂得真愛的父母。不要老是從事負杠桿率的活動,從現在開始,多做一些高杠桿率教養活動吧!
葛洛夫還對經理人說道:千萬記得,你的時間有限,在你接下一件任務時,你同時也拒絕瞭另外一件事。這話說得真有道理,如果父母過於著重孩子在校成績及才藝補習,相對容易忽視孩子成功特質的培養,所以如何在這中間取得平衡,是睿智父母不能不時時反省自己的一點。
經濟學上有所謂邊際報酬遞減法則,舉例說明,如果不斷投入勞力到同一塊田地上耕種,每多投入一個人的勞力,農產品所能獲得增加的數量會逐漸減少。
當孩子成績已經不錯瞭,如果父母還要求孩子花無數時間追求最後五分或三分的進步,往往耗時耗力但卻效果不彰,印證瞭邊際效益遞減法則。如果父母能善用這些時間,培養孩子全方位的能力,才能有效提高教養杠桿率。
阿基米得說:給我一隻杠桿,我將撐起全世界。這本書的主旨是告訴你高杠桿率的策略目標及執行方式,給有心父母一隻杠桿,讓他們撐起孩子未來的成功!
隨著員工工作成熟度變化管理風格
葛洛夫也提到:隨著部屬工作成熟度的改變,管理風格也必須隨之改變。明確地說,當工作成熟度低時,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是提供明確且詳細的指示。在這種情 形,隨著部屬工作成熟度漸增,最有效的領導方式也由架構化轉移至溝通、情緒上的支持與鼓勵。當工作成熟度越來越高,經理人對部屬的幹涉應該降至最低,主要 管理目標應聚焦在確定部屬的努力方向是否合乎部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