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0 18:18:50
你可能覺得男孩總是很調皮,總是給你惹麻煩,有時他還很固執,不聽你的話。其實,這恰恰因為他是男孩。傢有小鬼,做父母的尤其需要給予他更多的包容、更大的空間,讓他盡情地去探索、去嘗試,自由地朝著各種各樣的方向發展。(小治 已經快兩周歲瞭,好多問題都是初次遇到,現在才真正體會為人父母的滋味!)
0-3歲:發展他的性格和興趣愛好
男孩子更好動,好奇心也更強,探尋世界的欲望特別突出。當他們開始會爬、會走以後,闖禍的事就接連不斷地開始發生瞭:他們會亂塗亂畫,會在奔跑中撞到自己,還會跟父母作對。
傢有小鬼,父母就要特別壓制下控制的欲望,給他更多空間,讓他朝著各種各樣的方向去探索、去發展。孩子就像一株植物,會往四面八方生長。但如果父母給予 過多約束,就等於剪去他們的枝條。一旦修剪過度,把生長的方向都剪完瞭,等到孩子長大以後,父母或許會發現:“怎麼我的孩子什麼都不行?”
困難:如果父母自身的安全感就不夠,比較膽小、害怕受傷,就容易給孩子過多約束。此時,父母可能會覺得很累,也可能會感受到挫折。隨著傢裡的小男孩漸漸地長大,越到後來越要做好這種心理準備。
建議:讓他玩些冒險的遊戲,不要給他設限制、劃界線,不然他以後可能就不敢再嘗試瞭。
3-5歲:培養他的男性氣質,保護他的自信心
到瞭他3歲以後,爸爸的角色就變得重要起來,因為男孩子需要一個榜樣,他們從爸爸身上開始學習給自己定位,養成男性氣質。
困難:媽媽對爸爸不信任,怕孩子跟著爸爸一起搗蛋、闖禍。或者,爸爸工作太忙,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
建議:讓他從媽媽的懷裡走出來,放心地把他交給爸爸,讓他從爸爸那裡得到更多的東西。
也可以為他尋找一些正面的男性榜樣,比如身邊的人,或者影視、小說裡的人物。
此外,保護他的自主性與自尊心也很重要。男孩子常常會做些破壞性的事情,比如把一個玩具拆得七零八落。“做壞事”讓他們很有成就感,覺得這證明自己有能力,能夠“制造”些什麼。如果這些行為被父母所否定,有可能導致他們內心世界的混亂,覺得自己的行為沒有意義。
困難:男孩子的破壞性行為的確會讓父母很惱火。而且到瞭這一階段,最初那種“學習做父母的積極性”開始降低,瞭解孩子的興趣也退步瞭。這時父母特別需要學一些心理學,發展與不斷成長的孩子相處的知識和技巧。
建議:首先要體諒孩子的情緒——在做這些“壞事”的時候,他們的情緒其實是正面的、積極的;然後再告訴他一些基本規范。
6-12歲: 陪伴他共同面對這個世界
入小學是孩子從傢裡走出來,真正走向社會的第一步,自此,他們要開始面對競爭、壓力、失敗……不過孩子的彈性很大,復原能力也很強,因此這一階段最關鍵的其實是父母對自身焦慮的處理——他們可能會因為害怕孩子的失敗,對他施以過度保護,或過分的壓力。
父母首先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能把壓力傳遞給孩子。比如最常見的一個情況,就是在傢長會之後,父母把老師的批評,以及那種挫折的情緒,轉化為對孩子的 責備。此外需要仔細地去觀察:孩子到底在經歷些什麼。如果孩子在父母那裡都得不到理解和幫助,在其他地方就更難得到瞭。因此父母要創造這樣一種環境:孩子 就算在外面失敗瞭,回到傢裡仍然可以是安全的。那種“一定要他行”的想法,隻會造成心理上的對立,無法幫助孩子的成長。
困難:每個成年人自身都帶著很多問題,因此父母要仔細分辨,不要把自己的感受、情緒、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此外,孩子也有他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父母要避免做出過多的幹預,或過多地用自己的判斷去影響他們。
建議:遇到問題,說明孩子遇到瞭困難,父母設法去瞭解它的原因,進而去解決它。
不要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判斷孩子遇到的所有問題,不要把自己的情緒帶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