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與圖片的結合

2016-08-20 18:18:56

更多的創意就在PPT設計及其他

大圖少字,經過一段時間各類PPT達人的宣傳,示范,估計已經深入人心瞭,也成為瞭制作PPT的不二法門。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樣將文字和圖片結合起來。如果單純的圖片加文字,長期以往一樣會審美疲勞,所以我們也還是要不斷創新才好。

為PPT找一幅好圖,並且圖片的含義和需要表達的意思完美結合是另外一個話題,這裡暫且不討論瞭。
先探討一下幾個常用的PPT圖片處理方法,之所以要處理圖片,很大一個目的是去繁就簡,一般來說,PPT的背景適合用相對簡單的圖片。

常用手法1:虛化部分圖片和底色背景完美融合
如果圖片很復雜,或者我們隻需要圖片的其中一部分,就可以用到這種處理,方法有很多,直接在PPT中做,就是在圖片上面加個從透明到實色的遮罩,我們以前有一遍文章專門講過。如果是用PS,加個蒙版漸變而已。這種處理方法比較常見,還有一個很大的作用就是為文字留出相應的空間,不至於圖片和文字疊在一起辨識困難。例子:


常用手法2:摳出圖片中的主體部分
有時候,隻需要圖片中的某個主體,或者將無關的背景去掉,就要用到摳圖。最常用的軟件就是PS瞭,摳圖也是PS的基本功。如果背景單一的,用魔術棒,套索或者磁性套索就可以解決,復雜的就要綜合其他方法,做PPT中一般用到PS自帶的抽出濾鏡也足以應付,KnockOut也很好用,對於初學者來說,稍微學習一下就可以掌握,因為我們不是談PS的,所以就不詳說瞭。將圖摳出後,整個PPT頁面的空間掌握就很隨心所欲瞭。例子:


常用手法3:模糊背景
模糊背景的作用和手法1,2是一樣的,隻不過模糊背景依然保留瞭整幅圖片而已,有時候模糊背景可以很好的突出並聚焦到主體,我們在攝影中常說的“焦外虛化”其實就是模糊背景或者前景,我的CANON50mm1.8Ⅱ定焦鏡頭雖然便宜,但拍個人像虛化背景還是不錯。常用的軟件也是PS,選擇背景後,羽化一下加高斯模糊就可以瞭。例子:


其他當然還有很多手法,比如裁切,放大等等不一而足。說到圖片處理,PS是繞不開的,因為它畢竟是最多人使用並認可的,也有很多傻瓜式的圖片處理軟件,添加一些簡單的效果,但是出來的結果也會很專業,可以嘗試一下。

圖片使用時需要註意的事項有很多,專業的設計師當然沒有問題,我們業餘設計者最容易疏忽的,我自己感覺有二點要註意:
第一:註意地平線的問題
PPT中用到的圖片沒有地平線的一般都很容易和頁面結合,但也有很多是有地平線的,這個時候就要註意地平線的位置。我們都知道三分原則,穩妥的做法是將地平線放在三分之一處。特別是PPT模板中有上邊塊和下邊塊的,更要註意地平線的位置,如果將地平線放在正中,看起來有點死板。
地平線在中間,構圖上來說屬於忌諱的一種吧:

將地平線移到三分之一處,感覺舒服很多:

第二:左邊還是右邊的問題
以前看彼得·梅爾的《有關品味》,講到做男西服,那些世代相襲的專業裁縫在幫你量褲子的時候,會問你“左邊還是右邊”,不禁為這些細節問題感概萬千。其實PPT中也有這樣的問題,是將圖片主體內容放在左邊還是右邊?基本的說法是放在右邊,文字相對放在左邊。理由是我們的視覺是有方向性,總是從左到右再回到左,這樣作為要表達的文字總是被先看到,並強化。不過我想這也是一般原則吧,必要時也是可以打破的,兩個例子大傢可以感受一下:

圖片主體在左邊:

圖片主體在右邊:

圖片上有足夠的空間或者背景比較單純的,直接加上文字也很漂亮,隻要顏色協調就好。但如果不是,文字塊就要另外處理瞭。

最簡單的辦法:文字背景加色塊
這是最常用也最簡單的辦法,通常加上實心的色塊,最近好像半透明的很流行。

進階:文字色塊背景的變化
在色塊的基礎上略加變化,就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效果,而且不用復雜的技術,這些變化是無窮的,隻要你有想象力,這也是做PPT的樂趣吧。下面是一個變化的例子:

渾然天成:圖片中本身有文字
如果圖片中本身有文字,並且文字符合你的意思,那真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不過這樣的圖片可遇不可求,如果你碰到瞭,就毫不猶豫的使用吧。

假借:利用圖片的部分做文字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