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0 18:24:19
“知道,就一定要做到。做到,就一定要有結果。”——這是在《知道做到》這本書扉頁上的一段文字。
現代的我們獲取知識太過容易,而我們對知識與信息的索取又是極其貪婪的,很快我們變成為瞭知識的垃圾桶,淹死在信息的海洋之中。我們好似讀瞭很多 書,知道很多信息,但卻無法體現在我們日常的工作實踐中。大量的學習無法卻依然讓我們的競爭力停滯不前,我想這也是很多人都存在的困惑。《知道做到》就是 這樣一本教你如何將Know-How轉化為你想要的結果的書,書不厚2個小時完全可以讀完。總結一些我閱讀中的書中要點,記錄分享在這裡。
人們往往會用大量的時間去獲取新信息,而不是想辦法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讓人們變成真正的學習者,能夠將自己學到的知識進行實際應用,就需要學會以下三樣東西:
1. 堅持記筆記;
2. 在24小時之內重讀筆記;
3. 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傳達給別人。
當前人們之所以很難在實際中應用自己所學的東西,主要是有以下3個原因:
1. 信息超載:獲取新知識要比應用已有的知識有趣得多,所以如今人們會習慣性地不斷獲取新知識。
2. 消極過濾:人類的信息處理系統相當混亂,“發臭思維癥”這種消極態度會讓人們止步不前。
3. 缺少跟進。
要想改變這種現狀,讓我們越來越多地應用自己學到的知識,關鍵在於:重復、重復、重復!
這裡的“重復、重復、重復!”指的是間隔性重復,這是一種學習技巧,在使用這種技巧時,你會隔段時間就重復接觸到這條信息,直到它最終沉淀下來。
有關“信息超載”:如果我們總是在接觸新知識,卻沒有停下來去整合它們,並將其付諸實踐。如果繼續這樣不停地接觸新知識,我們的大腦就會阻塞。如今之所以有越來越多的人被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之中,原因就在於此。
要想掌握一樣東西,你必須完全沉浸其中,直到將其完全吸收。你必須慢慢地咀嚼、消化,直到它變成自己的一部分。
通過間隔性重復徹底讀透少量資料對人心理所產生的影響,要超過泛讀20本書所產生的影響。
讀書,學習知識都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反復閱讀,劃出重點,找出需要強調的地方,寫出核心思想,然後再不斷地復習。這樣可以幫助我們避免“遺忘流程”。要想真正瞭解一個領域,必須透徹地吸收一些重要信息,而不是盲目地接觸大量信息。
人們應該少而精地學習,而不是多而淺地接觸大量信息。
對於那些隻接觸過一次的信息,我們通常隻能記住其中一小部分。
要想掌握某件事,我們必須首先選擇一些關鍵點,隔段時間就重復一下,讓自己完全沉浸其中,並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關鍵在於間隔性重復。
一旦真正透徹地掌握瞭自己的工作,人們就會變得更有創造性,甚至能夠創造奇跡。
有關“消極過濾”:人們經常會表現得太過消極,這會大大削弱人們的信息過濾系統。
積極思維比消極思維會更強有力,但大多數人都不會選擇積極思維。當我們做對事情卻沒有人發現時,我們就會開始對自己以及其他人產生懷疑。我們會逐漸 設立一些防禦機制來保護自己。我們的大腦會逐漸產生一種消極的思維方式,開始對所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進行過濾。我們的大腦變得封閉。我們開始用一種批判 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我們會因為恐懼而對很多事情妄下斷言。
事實上,在我們所接受的信息中,隻有很少一部分信息有機會被我們記住,更不要說進入我們的潛意識,被我們接受,並實際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瞭。在很多 情況下,我們是用一種焦慮、消極、猶豫不決、先入判斷或者是堅持固有思維的態度去判斷自己所接受到的信息。由於我們的大腦常常是封閉而消極的,所以我們聽 到或得到的信息就會在我們的潛意識遭遇心理上的堵塞,我們真是通過它來接受、相信、理解和使用信息的,結果最終隻有10%的信息能夠進入我們的潛意識。
要想多留住一些自己所學到的東西,關鍵就在於要帶著一種開放、積極的心態去聆聽:
· 不要帶有任何偏見或先入之見;
· 帶著一種學習的態度,對新的信息感到興奮;
· 帶著積極的期待;
· 手裡拿支筆,準備做記錄;
· 帶著強烈的欲望,不僅要仔細聆聽對方的講話內容,還要努力激發出自己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