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0 18:25:03
然 後,他征服瞭大前鋒這個位置,開始幹點別的。1984-85季,馬克斯維爾因傷隻出場57次,麥克海爾從第六人改任首發。大前鋒伯德改打小前鋒,於是聯盟 的噩夢來瞭。在此之前的四季,他的三分率是27%、21%、29%、25%,而自他成為小前鋒後連續四季,三分率都在40%開外:他成功的從聯盟首席中投 手、罰球手進化成聯盟第一三分手。而在比賽中,他也不再需要大量的在內線接球背打。他和麥克海爾的交叉掩護擺脫接球跳投、切入或分球成為凱爾特人固定節 目。以往,他的持球背打中忽然背傳或反手擊地球是羅伯特·帕裡什們的小甜點,而如今,他的空切擺脫後接球蜻蜓點水傳或快攻中天外飛仙傳,又儼然在向魔術師 致敬。鮑勃·庫西說:“我們倆的傳球都是你意想不到的。”用已故梁老師羽生的話說:“那一劍從你絕對想不到的角度刺來。”1984-87季,他的場均助攻 是6.6、6.8、7.6。評論普遍認為:“他已是史上傳球最好的前鋒,超過裡克·巴裡。”但紐維爾不贊同。“他是史上所有位置球員裡最好的傳球手之一, 不隻是前鋒。”
他還剩下什麼可征服的?兩個可能被歷史湮沒的細節:
很 少人知道,他和勒佈朗·詹姆斯一樣,用左手吃飯寫字,卻用右手打球。1986年情人節,他在對開拓者的比賽裡有7次是左手投籃——不是上籃、扣籃,而是投 籃。1986年總決賽第一場,他送出4次搶斷。解說員驚呼他的防守猶如橄欖球裡的安全衛:他總是第一時間協補、形成翼側包夾、斷球,快攻,然後是讓你後悔 眨眼的華麗助攻。這時你才會想到,他曾經兩度當選聯盟第二防守陣容。
邁克爾·喬丹
1986 年季後賽對史上最強凱爾特人拿下史上季後賽得分記錄63分時,邁克爾·喬丹還是一個柔若無骨的怪物,像一條密度極低的蛇,乘風而起在天空搖頭擺尾,在二萬 雙充血的眼珠快爆炸之後把球隨手一拋。解說員阿爾·麥奎爾直接說他是這個星球最好的一對一球員。但一如他自己所言,“我那些空中動作?……我可沒事先操 練,都是臨時隨機應變。”他習慣瞭空中生涯,相信自己的手感,但手感許多時候,隻能保證近距離或靜態。1984到1988年,他的投籃姿勢始終沒有統一。 大多數時候,他跳投時脖子探前、身體前傾,保持著一種“我起跳瞭……如果你膽敢過來攔我,我就飛著換個姿勢”的風騷姿態。其結果就是:1986-88年, 他罰進瞭1556個球,隻進瞭19個三分球——兩季的三分率分別是18%和13%。而中投則同樣不穩定。於是,全世界都知道他要朝籃下來:犯規、罰球,如 果僥幸裁判沒吹,就可以制造他的失誤。這是聯盟大多數隊伍的唯一活路。
1988 年開始,情況稍微有點變化。他的場均罰球開始不斷減少,投籃命中率則達到生涯最高的54%,失誤繼續降低。仔細看那時的錄象,你會發現,他的上肢比新秀季 時粗壯得多,而最可怕的是,他的投籃姿勢開始固定瞭,在快攻時他也會放棄飛進禁區的機會,而像孩子炫耀新玩具似的“我也會當射手喲”來一個急停跳投。 1989年夏天之前的五季,他一共進瞭58個三分球;1989-90季,他這種“老子新練會的招,給你們看看”似的愉悅,催他全季進瞭92個三分 球,38%的命中率。
從那之後,經過一年的調整,他的中遠距離投籃姿勢在1990年確定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經典造型:不再前傾,略帶後仰,穩定,流暢,簡潔。他成功的從本行星最好的突破手轉型成瞭本行星最好的中投手。
在 活塞經典的“喬丹定律”中,包括瞭“背身單打時三人包夾’利用掩護切入時雙人包夾;底線空切時杜馬斯遏止他走後門、蘭比爾延阻、翼側另一人控制他切回弧頂 ”等等。唯一略松的條款是“當他遠離籃筐一對一時,杜馬斯主防,其他人遊弋協防”。薩利承認:“如果他投籃?那就隻好賭他的手氣瞭……雖然查克·戴利討厭 我們賭博,但你總得放棄點兒什麼。”
而等到他的投籃不靠手氣時,魔術師的預言就要成真瞭:
“某一天,聯盟會分成兩撥人:邁克爾,其他人。”
在 他的六個奪冠賽季,他的季後賽三分命中率分別是:38.5%、38.6%、38.9%、40.3%、19.4%、30.2%。而在三分率低下的最後兩年, 他的中投卻可能是古往今來最讓人撓頭的、理應禁用的技巧之一。1997年東部決賽期間,邁阿密某場邊評論員抖出獨門猛料:帕特·萊利和他那些窮極無聊、精 打細算的幕僚們曾做過一個繁瑣的不完全統計,結果證明,當你上步將手貼著喬丹臉時,他的純跳投率是46%;不貼著時,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