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83)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2016-08-21 11:07:42
智慧: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周易·乾》說實話的最高境界,有時候是隱去真相的殘酷,是怕刺痛他人的菩薩心腸。這是一種善良。正如我們掙錢不是為瞭掙錢,活著不是為瞭活著。讀書的最終目的,也並不是為瞭成為讀書人。讀書,是一種行為指導;讀書,幫助建立思維模式;讀書,訓練聯想、概括和表達能力;讀書還可以帶給我們審美體驗,完成一種藝術教育,可以幫助我們管理情緒、疏導心理。如果一個人懂得克制,反而更容易得到尊重。如果一個人懂得付出,反而更容易得到收獲。有些道理很簡單,但遇到事,能做到的人就是不多。願你有高跟鞋也有跑鞋,喝茶也喝酒。願你有勇敢的朋友,有牛逼的對手。願你對過往的一切情深意重,但從不回頭。願你特別美麗,特別平靜,也特別溫柔。——陳玲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這個世界的評價標準本就千差萬別,屬於他人的“彼岸”又怎麼值得你去花大半輩子的時間去抵達?內心的自給自足是最難得的。自己所選擇的路,如能有內心的堅定支持,旁人的評價無非是錦上添花。這樣的選擇是純粹自我的,它並不偉光正,也並不高大上,卻能在午夜夢回給你踏實依靠。——巧言人生得到的越多,其實我的自由越少,責任越大,樂趣越少。樹木在森林中生長的時候,並不需要方向,它隻需要找到光。——秋葉影視劇上經常會看到高僧勸惡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註意這裡是放下屠刀後立地成佛,而不是放下屠刀就地伏法,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寬容,大善之人,面對大惡之人,並不是試圖指責你,消滅你,而是你再惡你也是個人,眾生皆平等,放下屠刀你依然可以皈依。無論惡人是否接受,甚至反而將屠刀向高僧砍去,高僧對佛的信仰也不會產生動搖。為什麼我們對出生歡呼雀躍,而對死亡痛苦哀傷?因為我們是旁觀者,並非當事人。
觀點:
在一切的謹慎之中,對愛情的謹慎,或許是真正幸福的最大的致命傷。——羅素對天生的尤物我們要求蕃盛,以便美的玫瑰永遠不會枯死,但開透的花朵既要及時凋零,就應把記憶交給嬌嫩的後嗣。——莎士比亞@何兵:我國法律史上,死磕的法官,不絕於史。唐朝大理寺少卿戴胄,死磕唐太宗。黃門侍郎宋璟,死磕武則天。徐有功每遇武則天殺人,都要據法力爭,並稱“身雖死,法終不可改”。死磕本是法官的職守,何以要律師們死磕?這才是最怪異的事。雖然是發展中國傢,但巴西的物價卻很高,高到發達國傢遊客到巴西消費,都感到吃不消。裡約熱內盧的整體物價,吃、穿,相當於中國的兩倍;住、行,則相當於中國的三倍。中國人把大量資金投入建設,巴西則把大量的錢投入到社會福利之中,也就是投入到消費之中。忽視基礎建設的結果就是全社會的生產效率難以提高。大量的錢湧入,大部分投入福利,用於消費,自然提高瞭各種消費品的價格。同時,因為消費太多,建設太少,生產效率增長緩慢,消費品的產出數量自然也增長緩慢,面對大量湧過來的錢,物價自然會越發上漲。這就是巴西這個發展中國傢卻擁有超過發達國傢物價的原因。古典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把我們當作”理性人”,有著縝密清晰的目標函數和像天鵝絨一般質地均勻光滑的行為邏輯:沉著,聰慧,素處以默,妙機其微。最近三四十年的認知行為學研究卻越來越讓我們瞭解真實的自己:人利用理性,如同雄鹿用尖角、獅子捕獵物,隻是關鍵時候用一下而已,我們大部分行為依靠直覺、情緒、慣性和從眾。而那個理想化的“小理性人”,就像一個想要駕馭大象(直覺、沖動、情感)的馴象師。掌權者為瞭達到自己的目的,有兩套相互沖突的武器:一方面是理性化和制定規則;另一方面是制造例外和無視規則的權力。他的最好策略是找到這兩種武器的最佳配合。……規則的擴展會限制他的權力,而太多的例外又會削弱他控制別人的權力。——克羅齊耶《官僚現象》無論你的目標是提高客戶忠誠度,還是隻不過想激勵他人或你自己更積極地完成任務,你應該在早期的時候,把目標對象的註意力引導到已經取得的少量進展上,而不是盯著尚未完成的較大數字。其中一個原因是,在執行任務的早期,盯著小數字能夠喚起人們盡可能高效做事的欲望。三十歲之前是狼,隻有野心,智慧不足,單打獨鬥能力弱爆,最適宜玩群狼遊戲,於現成的平臺上,尋求雙方共同的利益契合點,組團玩到嗨。四十歲而後是虎,心智成熟,思想睿智,這時候就可以獨自撐起場子。比如柳傳志啦,任正非啦什麼的,都是四十歲後創業。如果有人問我你支持大學生創業嗎?我肯定說支持我們永遠也不能高估自己意見對他人的影響力,我們得知道不突破常規是人生的主流,大多數人即使聽瞭某句話動瞭心最後還是會回到常態。一個意見的價值不是描述世界的真相,而是讓需要這個意見的人得到一份力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點。——羅胖桌子不是用來放置物品的,也不是倉庫,沒有任何東西的桌面才是最理想的狀態。不能讓物品侵入其他空間,必須將總量限制在固定位置的范圍內,一旦超量,就重新檢視,整理,隨時收納於固定位置。——佐藤可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