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4 11:06:51
當時,有一位名叫蘇良嗣的宰相,向來以剛直不阿而聞名。有一次薛懷義在宮中遇到蘇良嗣,神情傲慢,舉止無禮。殊不知,唐朝宰相當國,地位崇隆,史書上稱為“禮絕百僚”,即便是皇帝,見瞭宰相也應行禮。薛懷義一向傲慢慣瞭,後面又有武則天撐腰,偏偏要耍一耍宰相。沒想到,蘇良嗣見此大怒,命侍從打瞭薛懷義一巴掌。薛懷義自然會到武則天那裡打小報告,按照武則天的陰險狠毒來推斷,故事的結局極有可能是蘇良嗣大禍臨頭。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武則天竟批評薛懷義說:你應該從北門出入,南衙屬於宰相,“毋犯之!”這說明,武則天為瞭得到權力可以踐踏底線,但是在使用權力上仍能做到謹守邊界,她會因為害怕謀反而濫殺無辜,但絕不會縱容私欲而破壞朝廷典章。她有冷酷到令人顫抖的一面,同時也有開明君主所應有的節制與氣度。
這一點,在她用人方面體現得更明顯。現代政治學研究表明,政治體系保持穩定的關鍵是最大限度地將政治精英吸納進政治體制內部。正因為此,唐太宗李世民感慨“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而知士庶安心、天下大治。武則天也深諳此道,而且比李世民走得更遠。為瞭吸納精英、安定人心,給人向上流動的希望,武則天使出的撒手鐧就是濫賞官爵,濫封官位,濫發官祿。
史書記載說:“太後不惜爵位,以籠四方豪桀自為助,雖妄男子,言有所合,輒不次官之。”凡是引見科考的舉人,“無問賢愚,悉加擢用”,不管水平高低,都委以重任,運氣好的可以“試鳳閣舍人、給事中”,等而下之也能“試員外郎、侍禦史”。中國歷史上的“試官”就濫觴於此,所謂“試”,類似於今天的“見習”,實際上是閑官冗員、人浮於事,徒有其名而無其實。當時有人嘲笑說:“補闕連車載,拾遺平鬥量。杷推侍禦史,椀脫校書郎”,就可見冗員泛濫到瞭何種程度。後來,有個舉人在這首打油詩後面續瞭一句譏刺當局的話,禦史認為是誹謗朝政,“請杖之朝堂”。沒想到武則天哈哈大笑,說:“但使卿輩不濫,何恤人言?宜釋其罪。”
武則天果然洞悉居上禦下、駕馭人心的奧秘,隻要以士大夫為代表的精英階層被吸納進體制內,不管是實職也好,閑差也罷,隻要他們接受這個名位並且懷著在權力階梯向上攀爬的心思,那麼他們就不會到體制外舉兵造反,政權就能獲得穩定。這是大邏輯、大政治,幾句略帶嘲諷的打油詩又有什麼要緊?
而武則天的知人善任,恐怕也是大臣名士樂於歸心的理由。一代名臣狄仁傑、宋璟、姚崇等人,都是武則天一手提拔重用,與武則天也都有一段不能不說的佳話,尤其是宋璟,向來以剛直不阿聞名。在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最為得勢的時候,連武三思、武承嗣這樣的皇親國戚都爭著鞍前馬後地伺候,宋璟就敢視若無物。當時,舉朝上下稱呼張易之為“五郎”,張昌宗為“六郎”,唯獨宋璟特立獨行,他訓斥大臣們說,你們並不是人傢的傢奴,為何要稱之為“郎”呢?從此與二張有隙,兩位內寵不僅伺機中傷,還派人刺殺,但都因為武則天的庇護,宋璟才能幸免於難。顯然,武則天對骨鯁之臣的容忍很大程度上起到瞭收買人心的作用,即便隻是做做樣子,她也表演得非常成功。至少,如果沒有她留下的宋璟、姚崇等政治遺產,唐玄宗很難開創歷史上的“開元之治”。
武則天透析瞭政治統治的本質,她非常清楚所謂“為政之要,唯在得人”,說的不僅是技術層面的用人,更重要的是完成對精英階層的“政治吸納”。她抓住瞭這一統治奧秘,將體制大門向所有人敞開,於是那些夢想著“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傢”的士大夫們,突然就忘記瞭她的殘忍,抱著一絲宏圖大舉的僥幸心理心甘情願地落入彀中,半推半就地維持著她的血腥篡權和殘忍統治。
武則天的一柔一剛、一陰一陽準確地掌握著天下士子脆弱的心靈。他們因恐懼而屈從,又因希望而順從,被動與主動相輔相成,武則天調和得恰到好處。
在時間的荒原鎩羽而歸
一手拿著足以讓任何有志之士都為之膽寒的利劍,一手又握著天下士林都趨之若鶩的官帽,武則天獲得瞭前無古人的巨大成功。然而,當她的雙腳踏上權力的巔峰,她的身體卻在時間的沖刷下迅速老去。
晚年的武則天仍然愛美,這曾是她打動李世民的奧秘,也是她征服李治的武器。雖然年屆古稀,已是“視茫茫,發蒼蒼,齒牙動搖”,但她仍然懷著少女般的愛美之心,“雖春秋高,善自塗澤,雖左右不悟其衰”。有一段時間,她竟然重新長出瞭兩顆牙齒,高興得馬上下詔改元為“長壽”。隻可惜,駐顏之術不能抵擋時間的侵蝕,“長壽”雖是美好的期望,終究難以掩蓋現實的窘迫。武則天該認真考慮權力的傳遞問題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