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個思路看經濟危機

2016-09-20 11:05:42

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找到至少三種解釋

最重要的不是從專傢那裡學到一些簡單的信念,而是學會那些天才做決策的過程。不過,當看這些第一流的牛人做決策的過程時,你可能會暈,因為他們的決策過程經常是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你無法找到一個一成不變的套路,唯一比較一致的東西是“容忍模糊狀態”。不過,你如果是“容忍模糊狀態”,那麼你的境界就還不是第一流的,在我看來,那些天才們豈止是容忍模糊狀態,而是由衷地喜歡並享受模糊狀態。譬如,艾裡克森說過:“我不知道,太好瞭,我真的不知道!”

艾裡克森還說,當他的個案說“我不知道”時,他就明白,個案可以進入催眠狀態,與深深的潛意識連接瞭。這兩個“我不知道”都有同樣的含義,就是艾裡克森這個催眠師和個案都放下瞭“我什麼都知道”的自戀幻覺,這時封閉我們內心的那堵墻就塌瞭,我們通向內在靈性的路就打開瞭。

教條無處不在,它不僅會令我們在經濟上有損失,還會令我們在其他地方陷入困境。

我的一個來訪者常對丈夫發脾氣,其理由總是“他太窩囊”。一次在公交車上,他們和一個乘客發生爭執,她很憤怒,而丈夫則一直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最後矛盾沒激化。回到傢後,她越想越生氣,指責丈夫軟弱。

在咨詢室裡,我問她,對於她丈夫的做法,隻有軟弱一種解釋嗎?難道就沒有別的可能性嗎?她說沒有,這就是軟弱怕事嗎!

我試著讓她從旁觀的角度再看一下這件事,想象自己純粹是一個旁觀者,而不是當事人,看看能否找到其他的解釋。

這樣想瞭一會兒後,她找到瞭兩個解釋:第一,他很寬容和善良;第二,他很聰明,因為沒有必要將這麼一件小事升級。

我們花瞭整整一個小時來探討這件小事,而她最後深深地感受到,好像這三種解釋都是可以充分成立的,不僅在這件小事上如此,在她原來生氣的很多事情上也可以充分成立。從此以後,她的脾氣就控制住瞭,每當她再對丈夫有怒氣的時候,她會自動跳出來,試著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上去審視一下事件,怒氣就會自動化解很多。

這個辦法可以應用到各個領域,可以用來檢驗我們的一切信念。當我們是一個當事人時,我們會有很多欲望、情緒和恐懼,這些東西會把我們陷住,但當我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看這些信念時,我們就會明白,很多信念是一個教條,我們其實還有很多選擇。

對此,可以有一個原則: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找到至少三種解釋和至少三種應對辦法。如果你隻找到一種解釋和一種應對辦法,這就常常是教條主義,這時就需要暫時停下來一下,不要被這種教條主義支配著去立即行動,而先試著去找一下其他的可能性,至少找到三種可能性後才去做選擇。

正如本文一開始的故事,現在經濟危機中,你可以變得更有效率、更努力和更節儉,用這種辦法度過經濟危機。但這絕對不是唯一的辦法,你一定還可以找到其他辦法。

不過,最好的辦法或許還是彼得·林奇的那種辦法——充分搜集資料讓答案自動浮現,這也是艾裡克森的辦法。他說,當他真誠地說“我不知道”後,他會開始註意每一個細節,“我可以感覺所有的細節,這是一種很可怕的專註,而且非常舒服,一種完全深度的專註。”最後,細節會在潛意識之鍋中自動發酵,而答案也會像美酒一樣自動生成。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2wewe.html

【附錄:彼得·林奇語錄】

1.投資是令人激動和愉快的事,但如果不作準備,投資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2.投資法寶不是得自華爾街投資專傢,它是你已經擁有的。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經驗,投資於你已經熟悉的行業或企業,你能夠戰勝專傢。

3.過去30年中,股票市場由職業炒傢主宰,與公眾的觀點相反,這個現象使業餘投資者更容易獲勝,你可以不理會職業炒傢而戰勝市場。

4.每支股票背後都是一傢公司,去瞭解這傢公司在幹什麼。

5.通常,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公司業績與股票價格無關。但長期而言,兩者之間100%相關。這個差別是賺錢的關鍵,要耐心並持有好股票。

6.你必須知道你買的是什麼以及為什麼要買它,“這孩子肯定能長大成人”之類的話不可靠。

7.遠射幾乎總是脫靶。

8.持有股票就像養育孩子,不要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圍。業餘選段人大概有時間追蹤8~12傢公司。不要同時擁有5種以上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