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思考的藝術

2016-10-16 11:51:09

23 稟賦效應

我們擁有某種東西的事實顯然賦予瞭這樣東西額外的價值

讓我們放棄要比讓我們囤積難得多。這不僅解釋瞭為什麼我們會在房子裡堆滿廢物,也說明瞭為什麼郵票、手表或藝術品的愛好者很少將他們的收藏拿出來交換或出售。 令人吃驚的是,稟賦效應不僅神化瞭我們已經擁有的財產,甚至神化瞭我們可能會擁有的財產。

請不要死抱著某種東西不放,請將你擁有的視作“宇宙”臨時留給你的某種東西。要知道你擁有的一切隨時又會被拿走。

24 奇跡

不可思議的意外事件就是雖然少見但完全可能發生的事件。它們的發生沒什麼可吃驚的,如果它們從不發生,那才令人感到意外。

25 團體迷思

心理學教授歐文·詹尼斯研究過許多失敗案例。它們都有以下共性:一個智囊團的成員通過建立錯覺不知不覺地形成一種“團體精神”。這些錯覺之一就是無限的信任:“假如我們的領袖(在之前的案例裡是肯尼迪)和團體堅信計劃可行,幸運就會站在我們這一邊。”然後出現意見一致的錯覺:“如果其他人意見一致,我的異議一定是錯誤的。”還有,人們不想做個有可能破壞統一意見的掃興的傢夥。畢竟你會為自己屬於一個團體而高興,異議則有可能意味著被隔離在團體之外。

如果你是一個智囊團的成員,無論何時,你都要講出你的看法——哪怕這看法不是很中聽。你要仔細考慮沒有講出的意見,必要時要甘冒被隔離在溫暖團體之外的風險。如果你領導著一支團隊,請你指定某人唱反調。他將不是團隊裡最受歡迎的人,但也許是最重要的人。

我們是對一件事的預期強度做出反應(累計獎金的多少及電壓的強度),而不是對它的概率。換個說法:我們缺少對概率的直覺理解。 人們把這種思維錯誤稱為忽視概率偏誤——這會導致作出錯誤的決定

26 忽視概率偏誤

我們是對一件事的預期強度做出反應(累計獎金的多少及電壓的強度),而不是對它的概率。換個說法:我們缺少對概率的直覺理解。 人們把這種思維錯誤稱為忽視概率偏誤——這會導致作出錯誤的決定。

結論:我們很難區分各種風險,除非風險為零。由於我們不能直覺地理解風險,我們必須計算。在概率公開的地方——像彩票——這就很容易。而在普通生活中,風險很難估計,但又是躲也躲不過的。


舉個例子:

一個農民喂一隻鵝。一開始鵝畏畏縮縮,想:”這個人為什麼要喂我?這背後一定有陰謀!”
好幾周過去瞭,農民天天都過來喂食物。鵝的疑心漸漸減弱。
幾個月後,鵝這樣想:“這個人很喜歡我!”——這個信念每天都得到證明,它越來越堅定。
鵝沒有料到,農民在聖誕節的時候會把它從鵝舍取出並殺掉。

這隻聖誕鵝就是歸納法思考的犧牲品。

歸納法,指的是由許多個別事例,從中獲得一個較具概括性的規則。這種方法主要是從收集到的既有資料,加以抽絲剝繭地分析,最後得以做出一個概括性的結論。演譯法,則和歸納法相反,是從既有的結果,推論出個別特殊的情形的一種方式。由較大的范圍,逐步縮小到所需的特定范圍。

本文來自:約讀星期日,很不錯的一個讀書筆記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