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新作《拉普拉斯的魔女》

2016-12-20 11:01:53

文/信報記者:劉琿  劉杭

當一個人類大腦獲得瞭比超級電腦還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後,就能預測何時下雨下雪,甚至是龍卷風或下擊暴流這樣的極端天氣,擁有這種“超能力”的人類就是“拉普拉斯的惡魔”。而當惡魔用預測的方式進行殺人又會產生怎樣詭異的故事呢?推理作傢東野圭吾創作生涯中第八十部作品近日終於推出瞭簡體中文版,並於12月20日上市,對於眾多“東叔迷”而言,這又是一部極具“東野流”味道的推理小說,從極不合理處寫出合理的故事,但同時東叔這一次又顛覆瞭自己以往創作的路子,用科學假設把讀者拉進瞭他的人性實驗室,探討瞭我們長久以來深信不疑的“價值觀”。

【背景】

科學設想細思恐極

“假設有智者能夠瞭解這個世上所有原子的目前位置和運動量,他就可以運用物理學,計算出這些原子隨時間發生的變化,進而完全預知未來的狀態。”

這既是書中的原話,也是法國概率論學傢拉普拉斯在1814年提出的科學設想,而這一設想中的智者被人們稱作“拉普拉斯的惡魔”,這也是小說標題的來源。

舉一個書中的例子,當骰子丟出後,在靜止前惡魔就能說出投擲出的點數,這仿佛是超現實小說中才有的情節,然而實際上,隻要能夠在骰子丟出後迅速分析重力、空氣阻力以及骰子掉到桌子上後的角度、慣性矩、反彈系數、摩擦力等等,是完全可以預測到結果的,這並不是空想。

小說便是基於這一理論,用手術對大腦進行改造,造就瞭一男一女兩個“惡魔”。而其中一個惡魔便利用這種超能力進行復仇,並引發瞭一系列殺人事件。

【結構】

東野流跳脫不跳戲

小說開頭是圍繞著“魔女”圓華進行敘述的,中途又插入多條劇情線,每當看完一個章節,到下一個章節又會是與上一章節完全不同的人物情節,但是每一條故事線又都逐漸匯聚到一起,以至於起初你看到的“真相”很可能是謊言,這種顛覆感是許多推理小說常見的套路,但東野圭吾一定還要二次顛覆甚至三次顛覆。因此有日本的讀者表示:“這是一本讓你禁不住發出‘究竟在人類和人間社會中,什麼才是真實的’這一問題的小說。”

每一個章節仿佛是看到日本電影《咒怨》那樣,一個人名是一個故事段落,然而彼此又互相關聯,將所有矛盾沖突堆積到最後,震撼收場。

小說還采用瞭類似中國古典小說中草蛇灰線的敘述方法,從序章就開始暗示“天氣”,之後有多個章節也不斷提示“天氣”、“預測”這樣的詞匯,直到結局才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

不過這樣跳脫的筆法在東野圭吾的作品中並不少見,甚至已形成他獨有的風格,你會發現東野圭吾的邏輯有些奇葩,但又都能自圓其說,就好比科學設想與偵探推理混搭在一起似乎有些不倫不類,但東野圭吾偏偏能駕馭這種設定,讓整部小說跳脫卻不跳戲。

【思想】

每一個人都是原子

東野圭吾說:“我想摧毀自己以前寫的小說,於是,這部作品就此誕生。”

然而此次最新作品到底摧毀瞭什麼呢?

對於一個成熟的作傢,這一部作品依舊能看到他以前諸多成名作的影子,但是在思想上卻是一次飛躍,“魔女”一書之所以選擇瞭“預測”這一有些不現實的殺人手法,其實正是隱喻我們現實中的社會,對我們以往的價值觀進行瞭一次顛覆性探討。

東野圭吾借助人物諷刺瞭所謂的“精英主義教條”,用“原子”來隱喻每一個平凡的眾生,任何個體都是決定未來的關鍵要素,每一個人都是有用的,這一創作思想確實有別於他以往對“犯罪動機”、“社會問題”的關註,而是略帶一種形而上的哲學意味。

正如同小說中重要的角色謙人說過的話(這段話可以被認為是文眼),“推動這個世界運轉的並不是一小部分天才,或是像你這種瘋子,那些乍看之下很普通,看起來好像沒有價值的人才活在世上,然而一旦成為集合體,就會戲劇性地實現物理法則。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個體不具有存在的意義,沒有任何一個。”

【流派】

東野圭吾自成一傢

對於東野圭吾到底屬於推理界的哪種流派,這是一個讓許多東叔粉頭疼的問題,實際上東野圭吾的創作路子十分寬廣,既有推理過程復雜精妙的作品,比如《白馬山莊殺人事件》,也有淡化謎團、淡化兇手,而是更多將筆墨放在“犯罪動機”、將現實問題寓意在情節的作品,比如《宿命》,甚至還有靈魂寄居、穿越時空類的作品,比如《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