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30 11:00:37
文/雪漠
一位哲學傢曾說:“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你第二次踏入某條河流的時候,它已經不是你第一次踏入的那條河瞭,河中不斷流動的水早已發生瞭變化。
同理,人也不能兩次接觸同一個人。因為,每時每刻,人身上的細胞都在發生著變化,想法、心念、心情、思維都在時時刻刻發生著變化。有些人老是是埋怨自己的女朋友說話不算數,因為她老是食言,昨天答應的事,今天就變瞭,但錯的實際上應該是他自己,因為他忘記瞭: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昨天的承諾不一定適用於今天的心情,今天的她也不是昨天的她瞭。表面看來她還是同一個人,但今天已發生瞭許多變化,不管是細胞還是心情,或是思維,都變瞭,而且還老瞭一天。
為什麼人們總說愛情不可信,原因就是人心時時在變化,世界上再沒有比心變化更快的東西瞭。感情沖動、頭腦發熱的時候,可以山盟海誓、永不變心。等過一會兒,心一變,你就成瞭對她來說無關痛癢的東西。你也是一樣,今天你可能因為失戀而借酒澆愁、尋死覓活,但明天你見到一個好女孩,可能又會為她心動。感覺、情緒、想法的善變,就是愛情不可能永恒的原因。
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可能永恒。明白瞭這一點的曹雪芹,於是在《紅樓夢》的《好瞭歌》中如是唱道: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瞭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瞭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瞭
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瞭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嬌妻忘不瞭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瞭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兒孫忘不瞭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瞭
一曲《好瞭歌》唱出“緣起性空”的真意,這明明是世間最質樸的真理,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並接受其中的深意?於是,《紅樓夢》中,甄士隱又將那“緣起性空”的真理再說瞭一次:“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瞧,對無常的描繪,多麼形象:“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現在看起來非常簡陋、空空蕩蕩的房子裡,非常貧寒的院落裡,當年,大臣上朝時用的笏板卻堆滿瞭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這到處是荒草和枯死的楊樹的所在,一片破敗,荒涼不堪,但這兒曾是歌舞場,熱鬧非凡;“蛛絲兒結滿雕梁”,那曾經象征大富大貴的雕梁,現在又結滿瞭蛛絲,說明早已開始衰敗衰落瞭;“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而這個破爛的蓬窗上,又開始糊上綠紗瞭,說明這個人傢要開始發達瞭;“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別看你臉上的胭脂抹得有多濃,擦的粉有多香,可你瞧,你的頭發已開始發白瞭;“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昨天在黃土隴頭,剛剛埋瞭死去的丈夫,今天你再看,傢中的紅燈帳底,這丈夫新死的婦人傢又和別的男人睡覺瞭;“正嘆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正在哀嘆別人為什麼活不長時,轉眼間自己的命也盡瞭;“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你想好好訓練兒子,希望他將來能有個大出息,卻未想到,兒子最後竟淪落為強盜瞭;你想找個富貴人傢的子弟做女婿,卻想不到你女兒最終流落到煙花巷當瞭妓女。
《紅樓夢》講的,就是無常之理。
我再舉個切身的例子。我弟弟得病去世時,他有個同學對我說,你弟弟那麼好的一個人,為什麼這麼早就死瞭呢?他覺得很是可惜。但不久之後,他也得白血病去世瞭。他死的時候,他的同學也為他嘆息,說這麼好的人不應該這麼早就去世。但過瞭沒幾天,這個人也死瞭。他死前剛剛當上教導主任,為瞭這個位置,他奮鬥瞭很久。真是:“正嘆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
所以說,無常是這個世間的真相,你不要以好與壞、幸與不幸來看待它,你隻需坦然地接受它、面對它。明瞭無常,不再執著於得與失,並且保持一種適度的警覺,也就明白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