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5 11:00:23
文 | 沈嘉柯
-01-
他是個生於1993年的北方男孩,三年前在北京一傢文化出版企業那裡實習。那傢公司的老總恰好是我的一個老朋友。
近兩年我開始跨界到新媒體行業,特別需要一個兼職的年輕人!我就找到我的老朋友,讓他推薦一下。就這樣,他就給我推薦瞭這個男孩。
當時我隻問瞭他一個問題。如果你過往接受的教育還有實習的工作經驗所形成的思維模式,和我告訴你的截然相反,你會怎麼面對呢?
他當時有點猶豫,又有點困惑。但他還是回答我,他可以試一試。
很多年長的人喜歡抱怨一代不如一代。我的看法卻完全相反,90後一代人,擁有更廣闊的視野,更活潑開放的心態。正因為一代比一代人強,我們這個世界才會越來越好。這是明擺著的事實。
我把我十幾年來在傳統媒體的工作經驗,傾囊相授。我的經驗有效的部分,他統統都用上。
我的經驗當中跟不上時代的部分,他用自己的摸索,直接把事情做好,不爭辯,不浪費時間,直接用事實說服我。我特別喜歡他這個優點。
短短幾個月,我交給他的自媒體號,就達到瞭幾千萬次的閱讀量。
於是我放心的徹底把這個自媒體號最佳閱讀,交給瞭他。
這個男孩叫夢元。他躊躇滿志,夢想著抵達更高的地方。
在這一年春夏之交的時候,他的父親離開這個世界,走得特別突然,他毫無防備,不知所措。
那個時候,他一個人擔當起來的最佳閱讀,僅僅是流量廣告,一個月都有1萬多元收入。拿到第一筆分成的時候,隔著手機屏幕,我也能感覺到他的開心。一個人把屬於自己的事情做出成績,本身就是莫大的快樂。
他向我請辭,去處理傢裡的事情。我馬上答應他,對他說,什麼時候休養好瞭,覺得可以回來接著做,你再回來,一切你自己決定。
時間過去得飛快,轉眼已經是半年以後。
某一個晚上,他突然來找我,我們沒有談工作,隻是談一談人生。
對於一個男孩來說,失去瞭父親,自己就成為傢裡的頂梁柱。面對這個世界的態度,跟從前再也不會一樣瞭。
如果普通人是按部就班的成長,那麼他已經選擇瞭更快地成長。
現在他自己開瞭公司,把他所學到的東西用在瞭自己的創業之路上。
而我,選擇繼續向他投放資源,為他介紹瞭一個新的工作項目,支持他創辦瞭又一個新媒體番茄娛評。
曾經的小小實習生,踏上江湖去闖蕩,從此要獨當一面。
少年何懼歲月長,人在歷經悲傷之後,化為勇氣和力量,再出發的時候,會更加堅定。
我相信,他會從年輕男孩,成為一個強大的男人。
-02-
2016年的夏天,我應邀去別克elite talk分享會。
作為一個80年代出生的人,當時我第一個出場,登臺講瞭自己的成長,我用10年時間去準備,登上瞭中國影響力作傢文學貢獻榜,出瞭很多暢銷書,創辦的新媒體雖然剛剛起步,但已經一年營收百萬。我所有的努力,是為瞭一個夢想,讓自己有積累,可以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實我當時講得特別輕松,駕輕就熟,因為我的這些經歷故事,被《讀者》這樣的亞洲銷量第一的雜志全文刊登瞭。
按道理,我已經衣食無憂,擁有瞭聲名和不錯的收入,繼續這樣生活下去就行瞭。
不知道為什麼,眼看著網絡大時代來臨,曾經在報刊工作多年的我,做過主編的我,心裡開始蠢蠢欲動。
都說傳統媒體衰敗,新媒體崛起,是否我這樣的老傢夥,落後於時代瞭?
我有點鬱悶。
我跟我的朋友,合夥創辦瞭新媒體品牌娛樂天天說,我們再戰江湖,沒日沒夜地挖掘熱點,我們邀請鄭元暢、黃曉明、霍建華等明星為讀者念祝福語和賀詞。
我們各自發揮所長,有的寫影評,有的寫人物專訪,有的寫行業觀察。一年時間,我們就成瞭營收百萬的大號。
我想這事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獲是,一個人擁有的專業能力,從來不會過時。
我結束瞭自己的分享,坐在觀眾席上休息,後來聽到瞭他的故事。
-03-
他是一個生於70年代的人。
他也是我們本地音樂廣播電臺的主持人,我第一次見到他,是在一場音樂選秀比賽上。
我一直以為他就是那種人生開掛的典型,畢業於一所傳統的師范類名校,輕輕松松到瞭挺好的傳媒單位。
廣播電臺歷史上有多麼受歡迎,我是親身經歷過的。再加上他主持風格特別幽默,功力紮實,所以很容易成為大腕,屬於理所當然的高收入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