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1 11:00:34
2016年已經過去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去年的計劃完成得怎麼樣瞭?
我回想去年的計劃(小期盼),三個都完成得不怎麼樣。
公眾號每天在訂閱和取關裡此長彼消,結果是到今天離去年訂的55000目標還差2000個;周六的推書選材太狹隘,這和我的閱讀量有關,大傢推薦的也少;文章的選擇上依然沒有大的突破,還是以感性的居多,幹貨偏少。
馬克·吐溫說過:“歷史不會重復自己,但總是押著同樣的韻腳。”每個人也一樣,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如果不是遇到什麼重大的機緣或者環境變革,那麼一個人在成長到瞭一定的高峰後會呈現不斷地輪回。如果我想改變,那麼就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能順著原來的腳步,不然就隻能不斷簡單地重復。
人生這個詞,是一個動態變化的東西,是你在尋找自我過程中,所經歷的事兒,所遇到的人,所讀過的書,所想過的問題,當這些東西越積越多,慢慢的,那個自我就呈現出來瞭。
“喜歡的樣子”是個容器,盛納著一切我們所喜歡的。無形之物如情感、性格、志趣、習慣、行為模式等,有形之物如傢人、朋友、財產、書、音樂、花草樹木等。我要想成為自己的喜歡的樣子,就要打開我的那個喜歡的盒子,去掉那些無用的,裝進更多美好的。
2016年,我經歷瞭很多,明白瞭一些道理。
1.人必須有所堅持,但如果堅持的東西錯瞭一定要及時修正、甚至放棄。
如何判斷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對是錯呢?可以看一下做這件事對自己的改變,是進步瞭還是退步瞭;自己在這做這件事的時候對他人的影響,最好的是全贏的局面,最慘的是全輸的結果。一個人很難否定自己的行為,因為那是對自己存在感的否定,會有人生價值的湮滅感,正是因為這樣,有的人會一錯再錯,聽不進任何的建議。其實,如果真的過得不開心,事情總是出錯,那麼一定是自己哪裡出瞭問題,一定要及時分析問題所在,從根源上解決。
內心真正的強大,應該是發現問題,立馬折騰著修正。牛逼的人,不用堅持兩個字折磨自己,而是用堅持兩個字發現更多出路。
真的堅持,不是要你每個階段都盲目地去拼,而是你看準趨勢即將來臨的時機,全力以赴。落後追趕趨勢的人總是越追越累,而弄潮兒借助的是潮的勢能,他已經打下良好的基礎,累積瞭足以薄發的能量,反而不會感覺辛苦。
2.別想著說服別人,告訴就好,努力不進行主觀評價。
子曾經曰過:不憤不啟,說的就是不到瞭他自己努力想弄明白,卻隻差臨門那一腳的時候,就不要在一邊瞎掰掰。不到瞭他心裡明白,卻苦於找不到表達的方法時,就不要啟發他。我們很容易陷入一個錯覺,就是認為自己總是對的,覺得別人應該想像我們這樣去想這樣去做,不然會莫名的著急。不,沒有人需要像我們一樣去想,如果我們說的話對他有幫助,他自然會聽進去,如果我們的建議正好是他想要的,那麼他會采納,不然這一切都隻適合我們自己。
當然,如果我們遇到問題,不能等著別人來告訴我們,我們要做的是主動去思考,去虛心求教,隻有從被動變為主動,我們才能最快地避免進一步的錯誤發生。
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從被動的學習,到主動的努力,一切的所為,不過是從內心的蒙昧狀態走出來。當我們走到智力的制高點,再俯瞰此前自我智力壓抑時期的黑色心理,俯視這個於不確定中變化萬端的世界,就會於僥幸之中,感受到一種生命激情的震顫,與快樂。
3.我們要更通曉人性,如果你發現人變瞭,坦然接受。
一天,夜色如水,禪師從林間散步回來,正走向山上的茅屋。沒料想在門口撞見兩手空空的小偷正從茅屋裡出來。小偷驚慌失措,禪師說:“你走這麼遠的山路來看我,我不能讓你空手而歸呀。夜涼瞭,你穿上我的衣服走吧。”
禪師把身上的衣服脫下來遞給小偷,小偷拿著衣服,溜走瞭。看著小偷在皎潔的月光下的匆匆離開的背影,禪師感慨:可惜我不能送他一輪明月。第二天,禪師剛走出茅屋,就發現昨夜送給小偷的衣服整整齊齊地疊放在門口。陽光和煦地照在上面,拿起來很溫暖。禪師說:我終於送瞭他一輪明月。
這個故事像童話。我們看這個故事,就如我們在看這個世界。不同人的眼裡,這個世界不同。
當一直以來很好的朋友突然背叛瞭你,當你一直視為知己的人出賣瞭你,你的心理會不會有一種塌陷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