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93)木筏隻對想要渡河的人才是真實的存在

2017-01-02 11:00:25

心理: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永遠不要讓別人欠你太多,否則你在逼迫對方做惡人!征服欲說到底是一種虛榮心,虛榮心是一種扭曲瞭的自尊心。通過征服女人來滿足自己在人前的生理和心理優勢,是出軌很大的誘因。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猶太人在集中營裡蓋房子,一位猶太女工程師當著眾多猶太人與眾多士兵的面,對德國軍官說“這樣蓋不對,房子會塌。”那位德國軍官先一槍打死女工程師,再告訴手下的人,按女工程師的做法改。——這一幕你是否覺得很熟悉?否定瞭那個人但卻重復瞭他的做法。——@風青楊V如果一件事情你覺得很好,你不妨再往後delay一下,這會讓你提高標準,同時留瞭buffer。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問題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沒有延遲滿足感。延遲滿足感本質是克服人性弱點,而克服弱點,是為瞭更多的自由。記住,無論你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久而久之,它都會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如果你的選擇是先做那些沒有價值的事情,那你很快就會養成這種習慣,付出大量毫無價值的努力。但是一旦你真正開始著手進行那些意義重大的核心方法的學習和練習,你就會順理成章地做下去,從而使自己的能力產生質的飛躍。北美著名心理學傢和行為科學傢維克托·弗魯姆提出瞭“期望理論”,科學傢都喜歡裝逼用公式啊:動機(M)=期望值(V)×期望實現概率(E),其實這個理論還是挺管用的。它的意思就是——你要我做一件事,先告訴我要做什麼,然後告訴我有多大可能做到。否則我寧願窩在被子裡睡大覺也不樂意。在我接觸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那些越窮越LOW的人,越認為富豪們超傻,隻要自己願意,分分鐘把富豪的錢騙過來,可是卻不想想,既然你那麼聰明,你怎麼沒有變成富豪呢,而是在你眼裡傻到傢的人成瞭富豪呢?美國《每日新聞》在2016年1月12日的報道中就分享瞭一組數據:過去20年,44%的樂透獲獎者在5年內花光瞭所有的獎金;近70%的樂透中獎者在7年內破產;更有甚者,中獎後短期內就慘死。我們都說有錢能使鬼推磨。一夜之間暴富,無異於一夜之間擁有瞭能使鬼推磨的超能力,多半的下場不是主導鬼神,而是被鬼神俘虜。人為何焦慮?能力不足,夢想又多,無非是貪心。願意付出,又不肯拼,無非是妄念。反復糾結,過於矯情,無非是軟弱。人之所以不焦慮,要麼是真正理解錢是如何獲取的,需要的時候去取合理的部分就好。要麼是真正理解能力是如何快速學習就能達到可變現的水平,根本不怕暫時的無知或落後。——秋葉

教育:

    在羅馬神話體系裡,一月 January 是一位雙面神的名字,這個神有兩張臉——他一面看著過去,一面看著未來。他們認為,一月份要做的事情,就是看過去和未來。回顧過去,所以懂得自己哪裡做的不好,展望未來,看到機會趨勢和可能性。唐太宗大歷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職。詩人杜甫與王季友有交,憐憫他博學多才卻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離而去的不幸,作《可嘆》一詩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詩以天上浮雲翻覆蒼黃的變化,比喻人生榮枯沉浮無常。“白雲蒼狗”,後用以比喻世事瞬息萬變。宋代詞人張元幹有“白衣蒼狗變浮雲,千古浮名一聚塵”句。阿喀琉斯之踵:希臘神話英雄阿喀琉斯唯一能被刺傷的地方。他出生後,母親海洋女神西蒂斯握著他的腳跟在冥河裡浸泡,因此他全身除腳踵外其他地方刀槍不入。比喻易受傷害的地方或致命弱點。達摩克利斯之劍,源自古希臘傳說:迪奧尼修斯國王為滿足一下他的朋友達摩克利斯的貪欲,請其赴宴,說是要賦予他完全的權力。但宴會開始後,卻命其坐在用一根馬鬃懸掛的一把寒光閃閃的利劍下,以由此說明國王的幸福和安樂,隻不過是外表的現象而已。達摩克利斯自此後打消念頭,非常珍惜自己的生活。這個典故,意指令人處於一種危機狀態,“臨絕地而不衰”。或者隨時有危機意識,心中敲起警鐘等。獵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但是它一定要在草叢裡,等羚羊靠近自己的時候才一躍而起,追上羚羊。盡管獵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時速能達到100公裡,但是它最多能跑10分鐘,如果10分鐘之內追不上羚羊,它就隻能餓死瞭,所以它不得不埋伏在草叢中間等待最佳的機會。有效的學習至少有四個評估維度,可稱為「四高」:第一,高質量的學習內容。第二,高段位的教練老師。第三,高層次的學習認知。第四,高水準的同伴環境。一個人的思維意識和觀念是多年的受教育經歷閱歷共同累積形成的結果。所以,不要指望你的三言兩語就能改變別人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絕大多數試圖說服別人的行為都是以卵擊石,都是徒勞的,隻會令別人心生厭煩。與人交流時,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即可,求同存異才是君子之交。我們還是要對自己的道德水平有信心,更應該瞭解自己的法治進步。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種強制性的修養。給道德與法律一個清晰的邊界,讓法律的歸法律,讓道德的歸道德,很多事情就沒那麼復雜。當法律分解掉不必要的社會協作成本,道德自會去洗刷人們的內心。有些人,自己在該奮鬥的年紀不努力,在應該學習時、該努力工作的時候消極怠工,對自己的人生極其不負責。後來他們老瞭,因為年輕時的放縱,被生活無情輾壓。所以一旦有瞭孩子之後,便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自己的孩子之上,讓孩子承受那個年紀不該有的期望和壓力,隻為讓自己的後代能獲得世俗上的成功,繼而改善自己的生活。天下最為難的事,莫過於兩件,父母無明,子女不正,一個是生自己的,一個是自己生的,有幾個人能在這種關系裡做到平常心呢?會害子女的父母放眼天下,也隻有極少數幾個,可是自身見識短淺、格局狹隘、經歷有限,卻自認生活經驗十足,處處幹涉質疑子女,甚至強迫子女的父母,卻比比皆是;把自身面子、一己喜惡凌駕於子女真正幸福之上的父母,也不少見。我們要清楚,自己的父母是哪種父母,他們提的要求,哪些是合理的,是我們必須應該做到的,哪裡是無理的,是我們必須要拒絕的。
 1 2 3 4